家承認了,各國都紛紛研究,很快坦克就成了陸戰主兵器。
嚴格來說,坦克並不是被髮明出來的,而是用拖拉機改裝得來的。坦克的發明者是一個名叫斯文頓的英國隨軍記者,他在前線採訪中,親眼看見英法聯軍的一次次衝鋒,都被防禦嚴密的德軍擊退,許多士兵倒在血泊中,傷亡十分慘重。於是,他開始琢磨,如果給拖拉機穿上一層厚厚的鋼甲外衣,使它既不怕槍彈的襲擊,又能進攻敵人的陣地,那該多好。於是他建議將“霍爾特”型拖拉機穿上鐵甲,成為一種新型的戰車投入戰場。
這個建議很快得到軍界的採納。不久,世界上第一輛坦克是由英國的一家水櫃工廠生產出來的。當時為了保密,在將這批坦克運往前線時,所有的坦克包裝箱上都標明瞭是“水櫃”。“水櫃”的英文名稱是Tank,發音坦克。所以坦克的名字也就這樣叫開了,並被各國廣泛沿用。
就在坦克出現在索姆河戰場上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德**方也開始嘗試生產這一強大的武器作為軍隊的裝備使用。1916年11月,德軍總參謀部提出了德國坦克的技術要求,委託第7交通處制定坦克的設計方案,並由此定名為A7V戰鬥坦克。1917年1月由工程師約瑟夫?沃爾默1月1917設計設計完成。
由於戰爭的需要,加上採用現成的“霍爾特”拖拉機的底盤,因而設計工作進展相當快,1917年夏天製成了樣車,並開始了樣車試驗。隨後,德**方迫不及待地要求生產A7V坦克。這樣,儘管樣車還存在許多問題,仍然匆匆忙忙地於1917年10月正式生產出第一輛A7V坦克。原計劃製造100輛,但是由於鋼鐵的短缺和帝國整體工業的優先順序考慮,到1918年9月,德國僅生產了22輛。A7V總共生產了包括樣車、試驗車、改進型共22輛,有17輛投入戰場,其餘製成了A7V-R戰場輸送車。
對於中國來說,現在的坦克技術也不是什麼難以攻克的技術難題。鍾泱手底下就有一個小型農用機械生產廠,只要稍加改裝,就可以生產以“霍爾特”拖拉機地盤為核心的老式坦克。和列強比起來,唯一而又致命的缺陷就是產能不足,每個季度30架的產能,實在是上不了檯面。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鍾泱對於現在的坦克實在是不敢恭維。無論是裝甲還是活力,以及那個高得嚇人的故障率,都是鍾泱所難以接受的。和德國在這方面展開技術合作,鍾泱自然也是拿出了一定的誠意,其中就有空心破甲彈這種素有“坦克殺手”之稱的單兵武器。
破甲彈又稱空心裝藥破甲彈,是以聚能裝藥爆炸後形成的金屬射流穿透裝甲的炮彈。也稱聚能裝藥破甲彈,是反坦克的主要彈種之一。主要配用於坦克炮、反坦克炮、無坐力炮等。用於毀傷坦克等裝甲目標和混凝土工事。射流穿透裝甲後,以剩餘射流、裝甲破片和爆轟產物毀傷人員和裝置。
破甲彈的使用,其主要目的就是針對坦克所帶來的威脅,其主要特點是靠裝藥本身的能量來穿甲的,故不受初速和射距的限制,是一種發展潛力較大的彈種。不過它的裝藥很有學問,因為空心裝藥破甲彈,主要靠把裝藥製成帶錐形孔的空心圓柱體藥柱,並在錐形孔藥表面加上金屬罩,這樣,爆炸時即會聚成一股速度、溫度和壓力都很大的金屬能射流,即“聚能效應”,摧毀裝甲,反之,如果把裝藥製成實心,就不能達到破甲的目的。
其實在19世紀就已經有人發現了帶有凹窩炸藥柱的聚能效應。但是鍾泱也是憑藉著讓機械僕役II型在這方面展開了大量的研究實驗,才成功的在炸藥裝藥凹窩上襯以薄金屬罩時,裝藥產生的破甲威力大大增強,從而致使聚能效應得到更為廣泛應用。
並且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和鍾泱提出的越來越高的要求,機械僕役II型經過了大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