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整個趙國精銳騎兵的戰馬來源地和騎兵訓練地,其對趙國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趙雍這次北巡的第一站便是雁門郡。
因為是按照例常行軍,所以主父並未驚擾地方官府,大軍拔營一路向北疾馳,沿途郡縣的官員甚至都不知道主父就在這支軍隊中,只是按照正常的規格為這支騎兵提供糧草供給。
穿過了代郡進入了雁門郡內,人煙村莊逐漸稀少起來,倒是時常遇見趕著羊群在外放牧的牧民。這些牧民不少都是胡人婦女和小孩子,見到趙國大軍也不怕,只是在馬背上瞪大著眼睛看著身邊路過的趙軍,生怕趙軍混亂中會捲走了他羔羊。
趙信看了倒是嘖嘖稱奇。原本他想趙國擊敗了這些胡人的部落,搶走了他們部落的土地和牲畜,將他們強行變為了趙人。這些胡人就算不對趙人恨之入骨,心中也不會對趙人親近的。卻沒想到看見的胡人眼中不但沒有敵視情緒,反而一路上有不少胡人的小孩子騎著馬跟在大軍旁邊興奮的“嗚嗚”直叫,滿臉羨慕的表情。
看出了趙信眼中的不惑,韓勝便笑著解釋道這要歸功主父的對胡策略。趙國擊敗樓煩林胡後不但沒有屠戮他們的子民,反而重金聘請他們部落中的勇士到趙國從軍,對待胡人士兵也是一視同仁,毫無歧視之見。而且自己更是身體力行,身穿胡服口操胡語,這無疑讓原本與趙國對立的胡人大大降低了敵視之心。
北地多寒苦,胡人大多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當趙國重用胡人的訊息傳到草原上時,大批的善騎射計程車兵紛紛舉家帶口南下依附趙國,甚至有些小部落舉族遷入。趙國官員對這些內附的胡人也都一一妥善安置,給與他們肥美的牧場讓他們放牧,災害時也會對這些胡人進行救濟。
同時這些胡人也成為了趙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上從將軍下到普通的軍卒,趙軍中大量充斥著胡人。這些吃苦耐勞、重義尚武的胡人也為趙軍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讓繼承與晉國的老邁趙國重新煥發出了青春活力,軍事實力一躍趕超了秦齊,成為天下大國。
這也讓趙信心中對主父的崇拜更加深了,要知道當世皆以華夏為尊,戎狄為鄙,春秋時期但凡稱霸打出的旗號都是尊王攘夷。所謂的“攘夷”,顧名思義就是排斥胡人,將他們視為異類加以討伐。而主父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力排眾議,衝破守舊勢力的阻撓,帶頭低下高貴的頭顱向胡人學習弓馬騎射,其膽識氣魄,曠古爍今皆未有之!
趙雍卻渾然不知自己在這個小子心中的地位已經迅速竄高到了偶像級別,事實上他也無暇顧及趙信這個小子心中的想法。進入了雁門郡後,主父分別派出了信使持著他的符節快馬奔赴雁門和雲中,令雁門郡守程亮和雲中郡守屠谷第領輕騎前來會和,他自己則率大軍前往馬邑,等待二部。
……。
馬邑之所以叫馬邑,顧名思義自然是與養馬有關。趙雍在國內發動胡服騎射的改格時,同時也對國內的貴戚公族藏匿的奴隸人口進行了清算,將這些人遷往了新佔之地馬邑,讓他們為趙軍養馬。馬邑因此立城,經過數年的發展,也漸漸繁華了起來,成為了雁門境內一座規模不小的城池。
馬邑屬於雁門腹地,北有長城依託,樓煩和林胡的騎兵絕難越過長城南下,所以雖然是要地卻無大軍駐守,平時也是城門四開任由來往商販進入,惟獨今日卻有些不同。
馬邑城門緊閉,護城河上的吊橋也被掉起。低矮的城牆上已經站滿了持弓搭箭、如臨大敵的趙軍,人數雖少,卻劍拔弩張,氣勢絲毫不差。居中的正是一名持弓面色嚴峻的趙軍將領,中等個子,骨骼粗大,相貌到是平平,唯有銳利的眼神讓人過目不忘。
而城下不遠處,確實密密麻麻滿是騎兵,身上穿的服飾與城上的趙軍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