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帶來重要影響。
第一章 引子(1)
20多年前,有誰會想到,中國的經濟會超過當時國人都感覺遙不可及,並且被認為是東亞經濟發展群雁中頭雁的日本,成為僅次於世界頭號強國美國的第二號經濟大國?自1978年之後,中國的變化是驚人的。這種變化不僅僅反映在外觀的感受上,也反映在人們的內心、思維方式、社會觀念等方方面面。
中國人越來越自信了。
記得我還小的時候,那時改革開放開始還不太久,我們開啟了國門,剛看到外面的世界。外國是如此繁榮發達,外國人的產品是如此先進,所有一切都讓我們中國人自愧不如。
因此便有了一個直到今天仍然在很多人話語中出現的詞——“崇洋媚外”。所謂“崇洋媚外”,有個極端一些的說法,認為外國的月亮都比中國的圓。在中國計劃經濟時期所造成的落後的過去,對“崇洋媚外”現象,我們容易理解,外國的經濟更發達,外國的東西就是比中國的好,中國人就喜歡外國產品。在過去的中國,國人的“崇洋媚外”不僅表現在對外國產品上,而且還表現在對中國的出口產品上。許多年前,中國有一個“出口轉內銷”的現象——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包括質量問題等,反正是原本要出口的產品不能出口了,需要“出口轉內銷”。但就是這樣一些有質量問題的產品也往往比原本內銷的產品更受歡迎。
很多人從小就被灌輸了這樣一種觀念: 買東西就要買外國貨,質量好,設計好,耐用。總之,就是洋貨比國貨都好。由於消費者如此迷信進口貨,以至於國外的舊貨、二手貨甚至洋垃圾運到中國後,在一段時間裡竟也成了人們爭相購買的“香餑餑”!
崇洋媚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的長期落後造成的,有人認為這是由於“自卑情結導致的低自尊”。自近代以來,中國就已經成為“落後”的代名詞。當中國人還身著土布大褂的時候,西方國家使用的機械紡織機已能織造出更細緻、更便宜光亮的現代機織布了;當中國人還處在人力畜力、肩扛手抬階段的時候,洋人卻已經讓我們見識到了汽車、火車,而且賓士得飛快;當中國人還在使用烽火、快馬傳遞資訊的時候,西方已經開始使用電報、電話了;甚至,西文先進生產力給中國的社會商品種類中留下了許多帶洋字頭的名詞,比如洋火、洋布、洋油、洋漆,乃至打仗用的洋槍洋炮……於是,這讓我們有了一種定勢思維——科學技術還是外國厲害,我們永遠都追不上。我們總覺得西方國家比我們強,導致我們總是缺乏必要的自信。
在崇洋媚外情結的驅使下,我們總是對西方“舶來品”情有獨鍾,甚至國外的洋垃圾都一度成為我們的搶手貨。洋品牌在潛移默化中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曾在歐洲訪問,看到滿大街跑著賓士寶馬,但他不用看車內就能猜到是誰在開這樣的車子。他說:“全世界開賓士寶馬的人,大部分是中國人。真正的外國人,並不一定會去開賓士寶馬。”
甚至許多人還抱怨,中國人太落後了,思想太封建了,中國人的生活節奏太慢了,中國人不懂得藝術享受,等等。
特別是對日本。有一段時間中國人在日本人面前是充滿了自卑感的,覺得自己的一切都不如別人,包括我們這個民族自身。也的確,那個時候我們使用的電器是日本產的,乘坐的汽車也是日本產的,工廠中使用的機器裝置也是日本產的。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一章 引子(2)
因此掛在我們嘴邊的永遠是日本人工作認真,日本貨質量好,日本人的技術就是比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