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惦記。
周昌的家就在漢水邊一個小小的村子裡,不過是二十來戶的人家,錯落著大大小小的泥草房子。雖然是夏天,卻依然帶著一絲的破敗。不說房子怎麼樣,就是村子裡的牲口也沒有多少。
阿玉有些不解,還是周昌告訴他,這附近的元兵時不時的就會來鬧騰一圈,來一回家裡的牲口就遭殃一次,你要是反抗,打一頓都是輕的,弄不好能直接被弄死,弄到後來,家家戶戶都不敢養什麼大牲口了,生怕血本無歸。
阿玉嘆息一聲,這裡的人真是苦啊,怪不得元朝沒能存在幾年呢!就這麼個折騰法,起義的人能不多嗎!打天下不容易,坐天下更不容易,不能讓百姓安穩,這天下就會不安穩,從這一點來說,清朝做的比元朝好多了,雖然也是吧人都變成了磕頭蟲,可是好歹百姓多少有了一點的活路。
周昌家就在村子最邊上的位置,三間泥草屋子,一個不大的院子,看著和當初阿玉在揚州的屋子比還差些,才走進村子幾步,就有村民從邊上過來,看到周昌就開始打招呼:
“大兄弟,今兒怎麼這麼早就回來了?這小娃子是誰家的?看著真是秀氣。該不是你外頭養的兒子吧。“
這說話的一看就知道和周顯關係不錯,前頭還說著關心的話,後面就直接開始打趣了。甚至還擠眉弄眼的,阿玉看著都有些發笑,一個四五十的人做著這樣的表情實在有點讓人難以接受啊!
周顯倒是顯然習慣了這個人說法的方式,順帶也算是做宣傳了,很是正緊的拉著阿玉對著那人介紹到:
“這是我姨表兄弟家的孩子,外頭世道亂啊,一家子受了難了,如今就剩這孩子一個人了,這不是就找上來了嗎!自家侄子,阿玉,這是柱子叔,以後你也住村子裡,認識認識。“
周顯這麼一說,那柱子叔臉色愣了一下,看向阿玉的眼神帶著一絲憐憫,七八歲的孤兒,找到自家叔叔家來投奔,不用想也知道這有多難,能找到是多大的運氣,臉上戲弄的表情立馬就沒了,露出了善良的一面,笑嘻嘻的對著阿玉說道:
“阿玉啊,這名字好啊,聽著就斯文,和這孩子面相一樣一樣的,大侄子有本事啊!能一個人闖蕩江湖了。大兄弟,你有了侄子,那也算是有了個小子了,以後可就有指望了,這孩子才來,若是有什麼事兒要幫襯的,儘管說話。“
周顯一聽,也知道這七八歲的孩子一個人千里投奔是有些聽著不合理,還有那柱子後面的話,恐怕是擔心自己多養一個孩子負擔太重,安慰自己,指望,什麼指望,還不是為了閨女,他心裡清楚著呢,好在他還有下文可以說:
“你可別小看了這孩子,他爹,他爺爺,都是老獵戶出身,本事大著呢!這孩子從小就是跟著山上山下的跑,別的不成,這打獵絕對是天生的本事。等他安生下來,讓他去山上弄點吃的,你也來打打牙祭。“
一聽是獵戶人家的孩子,這柱子叔心下送了口氣,他知道周顯的困難,心裡也為他操心,能有個幫的上忙的侄子,這才好,養上幾年,這小子就該是老周家的頂樑柱了,心裡也為周顯高興,眼神越發歡喜了,
“咱麼這裡山多,有著本事,那就不缺飯吃,大兄弟,這樣一來,你家這侄子只怕比你掙得還多了哦。“
雖然不信阿玉能多厲害,不過這樣一個孩子,誇上幾句,還是可以的,最重要的是他感覺,這個孩子過來,不會增加自家老兄弟的負擔,還能為那個已經悽慘的家庭多一點幫助,他心裡也放心不少不是。鄉里鄉親的,嘴碎,多事,那都是常態,可能有點讓人覺得瞎操心,可是這就是最淳樸的鄰里之情。一個村子的人,幾乎都把村裡的同鄉當成親人對待。
周顯和柱子一邊說著話,一邊繼續往裡走,在經過其中一家茅草屋子的時候,停下了腳步,對著門內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