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哥頓在麗芙堡不到七千的部隊,雖然是守城,但還是有點懸。其實麗芙堡的地勢結構不錯,雖然不是建立在峭壁那種險峻的地形上,但是相對於附近的地勢來說也算是高地。城堡的第一道城牆是在山坡的半山腰上,後山要比正門方向陡峭一些,平時倒是可以比較輕鬆地爬上去,但是攻城的時候從那個方向進攻不太可能。
當初亞夏人選擇這個地方建立防禦工事還真沒選錯,麗芙堡的南面就有一條河流從麗芙林地深處流向天鵝湖,要是有足夠的人力和金錢的話可以在城堡的山腳下在修建一道外城牆,然後外邊再挖一條護城河,將南面那條河流的活水引到城堡護城河裡。這估計也是麗芙堡防禦工事完成後的樣子。
建成之後只要城堡裡面的投石機數量足夠就可以藉著更高的地勢攻擊敵人的攻城器械,而有護城河後城堡將對士兵登城用的攻城塔免疫,至於前世國內古代戰爭中使用的那種不靠上城牆的井闌那就只能用投石器來打了。不過西大陸的攻城塔好像和井闌是一種東西,即可以用於士兵登城,又可以放射手在上面跟守城方計程車兵對射。
這估計跟他們的防禦工事結構有關,前世國內古代戰爭幾乎所有的城牆外邊都有護城河,而西大陸的城堡要塞則未必都有護城河。這不是哪個更先進地問題,而是從一開始作用本來就不同。國內古代的城牆一般都是城市防禦工事,城市在建立之初肯定都會選擇河流旁邊。而西大陸的城堡作用更像國內的長城一樣,作為據點防禦工事而存在,打個比方,要是國內古代沒有形成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帝國,而是像古拉納帝國崩潰時那樣大大小小數百諸侯混戰的話,那麼長城也會變得跟城堡一樣,每隔一段距離出現一個稍大的防禦工事,作為當地諸侯領主的據點。城堡。就是割據的產物,一個冷兵器戰爭時代地國家沒有出現大量像城堡那樣的大型防禦工事才是值得慶幸的。至於護城河,城堡會選擇有水源的地方,但是更重要的是選擇防守區域附近地形最險峻的地方。
麗芙堡的地形雖然不算險峻,但是相對於附近一望無際的平原森林與天鵝湖周圍的牧場來說地形還算不錯,只要挖上護城河就完美了,活水,從河流引來地,想要填坑就派人去截斷引流慢慢填吧。引流也在麗芙堡攻城器械的攻擊範圍內。這樣的麗芙堡即使是石堡、落葉城的城堡都比不上。
至於現在……手扶著城堡裡牆的牆垛。那副麗芙堡完美城防工事的景象慢慢地從眼前消失,回到現實中,外牆和裡牆原先被哥頓軍自己砸出的缺口現在才剛剛修補好。那裡跟加爾人補鍋匠補過的鍋似的,怎麼看怎麼不協調,亞夏人開始攻城後,投石機肯定是都往那招呼。省去破門和登城的步驟,破城錘和攻城塔都省地造了,麗芙堡的地形攻城塔也推不上來。一旦城堡再被開啟缺口,亞夏大公拉一堆人堆進來就是。護城河,還是因為沒有護城河。城牆一旦被破開就只能用自己計程車兵上去頂,要是有護城河的話好歹城牆破開後在敵人填河的過程中還能大量地殺傷敵軍。現在去挖那是太晚了,雖然引流就那幾百米的距離,可真要挖地話,光讓那條河流改道,繞麗芙堡所在的小山坡一圈那少說也得花幾個月的時間。還不包括給河床築石基。
站這城牆上感嘆也沒用,現在給守城多找點人手才是正事。讓雅克去把那些宣誓效忠的幾個亞夏村青壯男丁都召集起來。他們現在不是亞夏公國牧民了,而是哥頓侯國亞夏族人。召集起來好歹也有個四五百青壯,都把自己家裡的獵弓拿出來,沒有的我再給他們發。沒打過仗不要緊,放到裡面一道城牆上往外邊射箭就行,這些個半牧民、獵戶總不會跟我說他們不會射箭吧。至於箭法如何這根本不用考慮,守城哪裡需要什麼準頭,對著敵人密密麻麻的人群一箭下去準能釘到東西。
“鄉——親們………”對著被召集起來的亞夏青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