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道。
就連另外一個護衛的臉上,也微微露出了一絲譏笑。
不過也難怪他們會這個樣子,畢竟若是真的讓敵人攻入城池,那麼就算是嚴紹願意出兵幫忙只怕也來不及了。
“不…”嚴紹搖了搖頭,示意他想多了“我的意思僅僅只是冬谷部落不再願意為並沒有威脅到你們根本的戰爭出兵,而且我所說的也不僅僅只是包含戰爭而已,也包含了其他方面。”
“可以,這個我可以替你們跟父親商量,還有第二個呢?”海若尼斯攔住了自己的護衛,直截了當的道。當然,他在話裡也說的一清二楚,那就是僅僅只是代替他們跟自己的父親商量而已,至於是否能排版做決定,這個嗎…
“第二個,我希望伊恩家族能夠對自己領地上的那些貴族們予以限制,嚴令他們不可以干擾冬谷部落的商隊…”
儘管國王已經下令,要求自己領土上的所有城市都對冬谷部落開啟大門,允許他們進去做生意,但是陽奉陰違,可是很正常的事…
唔,非要說的話,這就好像民國時期的厘金制度一樣。
厘金制度是舊中國一種商業稅,亦稱‘厘捐’或‘厘金稅’。厘金最初一般分行厘(活厘)和坐厘(板厘)。前者為透過稅,徵於轉運中的貨物,抽之於行商;後者為交易稅,在產地或銷地徵收,抽之於坐商。行厘一般是貨物在起運地徵收一次厘金後,在轉運途中又重複徵課,有所謂遇卡納稅及一起一驗或兩起兩驗的辦法
厘金制度不但可以代替當時因太平天國起義而處於癱瘓狀態的國內常關的職能,而且還使厘金局卡有隨戰區的變化“因地制宜”設定的靈活性,因而增加了清政府的稅收。捐厘推行之初,因議定用兵各省得由地方督撫自行掌握,酌量抽釐,各省厘金制度“各自為政”。以至後人稱厘金是無法度可守的稅制,併成為地方督撫擅專的經濟基礎。
在當時,厘金基本上已經成為了中國最主要的稅收方式,光緒二十九年(1903)各省厘金收入計銀一千一百七十多萬兩,宣統三年(1911)達四千三百一十八萬多兩。
要知道,在宣統三年,中國全部的財政收入也不過才三億兩白銀而已,可想而知這筆錢在其中的比重。
而其所代表的價值,在當時也可以購買最先進的無畏級戰列艦至少五艘——————當然,絕對不是最好的那種,僅僅只是普通的。
不過儘管厘金增加了清政府的財政收入,但是也同樣帶來了大量的壞處,其中一個就是阻礙了國產商品的流通。與之相對應的,當時洋人的商品因為這樣或者是那樣的特權,所以根本不必擔心厘金的問題。
簡單些講的話,就是好像無論你做什麼,都有人想要在你的身上撈一筆一樣,而你的競爭對手呢,卻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憂慮。
可以想象,這種競爭究竟有多麼的不公平,當時的國貨更是因為這個緣故,平添了許多成本,根本無法與洋貨競爭——————從某種角度上講,這大概也是穿越到民國的時候,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
但是如果只是從這個角度看,那麼厘金的制度應該是對洋貨有著很大優勢的,可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因為實際上這個制度同樣對洋貨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所以就連當時的列強也同樣贊同取消厘金的制度。
因為儘管列強的貨物不需要繳納稅款厘金,可是在路過一些關卡的時候依舊會遇到許多的刁難,對於列強來說這無疑也是非常惱人的。
當然,你可以說取消厘金的話,也就等於是讓國貨的競爭能力上來了,這應該是虧本的買賣才對。但實際上你用的是目前的國人的腦袋去思考這個問題,而不是當時的…
在清末民初的那個時期,別說是列強了,就連國人自己都看不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