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還鮮為人知,新疆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主任牛汝極教授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照那斯圖研究員在2002年第3期《西北民族研究》發表題為《元代畏兀兒人使用八思巴字述論》的文章,利用八思巴字印章資料和八思巴字文獻資料,對考古發現的回鶻人使用八思巴字回鶻語的印章和文獻情況作了簡要介紹。由此可知,元代及察合臺汗國時期,因受治於蒙古統治者,畏兀兒人也學習並使用八思巴字,儲存下來的八思巴字回鶻語文獻殘片就是最好的明證。這些文物也是我們瞭解蒙古民族與畏兀兒人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關係的珍貴材料。
宗加、巴隆蒙古語親屬稱謂詞比較
青海民族學院民族研究所賈晞儒研究員利用講學的機會對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的宗加、巴隆兩個相毗鄰的蒙古族聚居鄉的親屬名稱上的稱謂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以《宗加、巴隆蒙古語親屬稱謂詞比較》為題發表在2002年第2期《民族語文》上。世居在這兩個鄉的主要是蒙古族和碩特部的後裔,人口約6000多。從比較中,我們可以看出宗加和巴隆在親屬稱謂上,是不完全相同的,各有其不同的特點。但比較而言,宗加要比巴隆明細一些,系屬也較清晰,從稱名上,非本地人同樣可以分辨清楚,不至於混亂。而巴隆則未完全形成一個明細的系統,同一個語音符號可以代表沒&ldo;輩分&rdo;人的稱謂,從中似乎讓我們悟出這一部分和碩特後裔的親屬制度、社會形態、婚姻制度、家庭宗法觀念以及民族心理、文化淵源的某些因素的歷史遺存。從親屬稱謂詞的語義結構關係來看,大概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偏正的,它們的組合是修飾與被修飾、說明與被說明的關係,後者是主體,中間不嵌加任何附加成分,從而形成的內部形式意義,可以反映出他們的親屬觀念、意識方面的一些特點。另一種情況是限制或補充的關係。前者表示&ldo;類&rdo;,後者是這個&ldo;類&rdo;中的一分子。代表這個&ldo;類&rdo;的符號必定是表&ldo;輩分&rdo;或親屬類別的詞,如用atse&ldo;孫子,侄子&rdo;表示&ldo;侄子輩&rdo;和&ldo;孫子輩&rdo;(巴隆用dze:&ldo;外甥&rdo;表示&ldo;外孫輩&rdo;)、宗加用yi&ot;輩/輩數&rdo;表示&ldo;堂兄弟輩&rdo;、用byly&ldo;姑表親&rdo;表示&ldo;姑表兄弟輩&rdo;等,巴隆則不夠規範和整齊。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