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鎮,一方面有謝二虎蒙兵,即使不敵,還有間隔黃河引而不發的王文秀能斷其後路。
王文秀在蘭州接了書信,也並未高枕無憂。
他雖然親率一個野戰營,手下有羅汝才、李萬慶、楊承祖三個接近滿編的營,另有師襄、李祖德、張雲起三名降將麾下由舊明軍組成的臨桃旅,兵力雄厚,卻隨著莊浪衛的失陷要面對來自東西兩邊的明軍,根本不敢大意。
在黃河以南,他派遣李萬慶在東川、西固等地修營設寨;遣羅汝才把黃河兩岸船隻統統徵到河南;另遣楊承祖率軍渡河,在黃河以北的沙井驛等地修營設寨,派遣塘騎穿山而過,至莊浪河流域探明敵情。
情報在兩日之間往返,蘭州城裡的王文秀對戰局稍有了解,不禁扼腕,嘆息戰機稍縱即逝。
其實他更看好謝二虎最初的想法,如果巴桑在莊浪衛的防守更堅決一點,曹文詔被謝二虎完全拉離戰場,他就能借機把曹文詔這個營整個吃掉。
但如今巴桑已棄城突圍,曹文詔後面三個營的援軍正在匯合,他再冒著臨桃旅反叛的風險出兵,全殲敵軍的把握很小。
事已至此,王文秀對承運三路防守的想法全盤接受,就一個建議:請劉承運到河湟五鎮徵兵,大量徵兵。
王文秀這話送到東關鎮,承運捧著信橫豎看了好幾遍,才明白過來,這一句話是兩個建議。
他甚至不知道後邊的徵兵到底是確有需要,還是王旅帥顧及他的面子,隨便找的藉口。
說白了就一句話,你劉承運別在戰場第一線。
元帥軍跟明軍不一樣,但人心是一樣的,藩國所在,明軍將領除非不想過了,否則就不敢跑;元帥軍將領也一樣,劉承運在的地方被圍住了,誰敢不救?
這本身不算個問題,但劉承宗把元帥軍本部精銳的野戰軍團都拉到甘肅,留下的都是些長於機動遊斗的二流甚至三流兵團,還綁住腳不讓走,這咋打嘛。
劉承運尋思反正這會兒謝二虎也收攏兵馬到了東關鎮,那他便去河湟五鎮募兵,給前線押糧運兵器,也算老本行兒。
不過就在他準備離開東關鎮的前一晚,卻收到一封意想不到的書信。
寫信的人是陝北鄉黨,說自己如今也幹下些許事業,有大小兩營精銳兵馬,在外邊打仗累了,想跟元帥府借塊地方休整一年,由著他自由買賣被服糧草、打造弓刀箭失,並幫他鑄重炮六位。
作為交換,他願獻上黃金萬兩,併為元帥府解蘭州之圍,甭管是楊彥昌、賀人龍還是張應昌、練國事,指誰打誰。
落款是西營八大王,張獻忠。
說實話,承運看這書信,一開始挺迷湖。
他不知道張獻忠是誰,哪怕有人說起延安府的捕快,那也很可能張獻忠見過他,他沒見過張獻忠。
任權兒那邊已經把陝西流寇齊聚隴西的事通報元帥府了,劉老爺在新城正擔心呢,希望這幫人往別處去,只是劉承運近來在莊浪衛,顧不上東南過來的各路首領。
各路首領不約而同選擇跑到隴西來,心思誰都清楚,為的是跟元帥府互為攻守,合營行動存活機率大,都是好心。
但是在劉老爺看來,別管心意如何,都過來了就是壞事……這不是他心眼小。
劉承宗在西北佔了這麼大的地盤,都沒敢養十萬兵馬;衛拉特四部佔盡天山北麓,也沒十萬兵馬;火落赤三兄弟霸了烏斯藏,依然沒十萬兵馬。
單論地盤,這個名義上受契丹汗劉承宗領導的敦塔兀魯斯比漢地十八省都大,各路兵馬加一塊也就才二十來萬。
可如今單說高迎祥、李自成、賀一龍就有十八個營的戰兵,再算上其他首領和家卷,怎麼算都超過十萬人馬。
這全是不事生產還要吃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