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桓榮的孫子輩桓焉時,依靠家傳經學被世人所知,憑藉門蔭入仕,最後做到了三公之首的太尉,譙國桓氏因此真正的躋身為世家豪族之列。
這一代譙國桓氏比較出名的乃是桓典,是太尉桓焉的嫡孫。
桓典,字公雅,同樣依靠家傳經學起家,以《尚書》教授潁川學徒,學生一度達到數百人之多。
潁川是士族聚集之地,許多世家子弟因此成為桓典的學生,桓典在士族階級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曾經擔任司徒袁隗的府掾,與大將軍何進等人一同參與謀誅十常侍。
董卓進京廢帝擅權後,因為其兵鋒太盛,桓典與王允等人開始假意逢迎,其實暗中謀劃佈局推翻董卓的暴政。
“看來不滿董卓所作所為的大臣還是不少,即使我們推翻了董卓的統治,兵力足夠我們守護京城嗎?”劉協擔憂的問道。
“陛下放下,京城內守護皇宮的羽林軍尚有三萬,他們大部分皆是當年大將軍何進的舊部,而且出身都是京城周邊各郡的良家子,絕對可以信賴。
而且洛陽城環衛四塞,雄關林立,形勢險固,西有函谷關,東有虎牢關,南有伊闕、廣成、大谷、轘轅關,北有黃河天險,只要我們守好險要,縱然有數十萬大軍,也未必就能輕鬆攻破。
更何況,誰敢進攻洛陽,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反叛,他麾下計程車族豪紳未必真能從賊,一旦失敗,那不但家族萬劫不復,自己的名聲也必定遺臭萬年。”李廣一副盡在掌握之中的模樣。
“李兄說得沒錯,當年秦國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出兵滅掉西周,除了周王朝自己作死,聯合韓、趙、魏諸國合縱抗秦,給了秦國出兵的理由。
還有其他幾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其一,當時各個諸侯國早已經立國數百年,而周王朝的遺民所剩無幾,很少有百姓自稱周人。
其次,當時秦國實力冠絕諸侯,一騎絕塵,沒有其他諸侯敢於和秦國抗衡。
第三,周王室早已經失去了對諸侯的控制,周天子原本是諸侯的宗主,擁有封建、冊封、召見、會盟、征伐等權力,但隨著諸侯的割據與強大,這些權力逐漸被削弱或奪取。
而如今的大漢雖然江河日下,日薄西山,比起強盛時期遠遠不如,但是各地百姓仍然自稱漢人,對大漢還是有很強的歸屬感。天下計程車族皆世受大漢的恩惠,許多家族仍然願意與大漢共存亡。
目前割據四方的諸侯中,並沒有出現力壓群雄,冠絕群芳的龐大勢力,即使是董卓,失去了對中央的控制,也必定不敢冒然進攻京城。
何況洛陽四面皆有天險,只要我們做好防禦,以目前諸侯的兵力,是很難攻入京城的。
大漢雖然不復從前,但是施恩養士四百餘年,各地百姓士族豪紳仍然接受大漢的冊封,仍然以為大漢效力為榮,這都是當年的周王朝所不具備的。”賈復針砭時弊的侃侃而談道。
“如果陛下害怕我們兵力不足,到時候可招陳王劉寵進京勤王輔政,陳王這些年來在陳國的口碑極佳,手下還有十餘萬眾。
最重要的是,陳王年紀已大,輔政不了幾年了。
現在陳王不但掌控陳國,還有兗州的陳留郡,一旦陳王入朝輔政,相當於這兩地會納入我們的勢力內。
不僅如此,到時候北方的幷州刺史劉備,幽州牧劉虞,南方的荊州刺史劉表皆是漢室宗親,可以成為我們真正的助力。”吳漢獻計道。
“若真能取回朝政大權,將董賊的勢力連根拔除,三位愛卿當居首功!”劉協鄭重的說道。
“陛下,我等先祖皆是大漢忠貞之臣,我們這些後代子孫絕不敢違背先人之遺訓,自當竭盡全力為大漢的興盛做出貢獻。”三人齊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