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顧二柱答應,不止周半夏,顧文軒也安心了。 他爹不管是思考問題的能力,還是行動能力,其實都超出了一般人。 他那祖父就不止眼瞎,還心瞎,還總以長子為傲。 不是他當兒子的偏心自己老子,他那大伯給他爹提鞋都不配。 再聊了會兒,時辰不早了,無須顧二柱和劉氏催促他們小兩口早點回房歇著,顧文軒和周半夏也沒再多留。 出了正房再去和顧二郎嘮了嘮,時辰更不早了,又去後院和近來有些時日沒有交流感情的李春生聊了兩句。 這位連襟為人確實很不錯,大半夜了,讓他早點歇著等明天再忙都不幹,還真兩口子兩班倒的拼上了。 將這些瑣事處理完畢,顧文軒這一晚偷懶了,趁著小舅子今晚回家住,忙不迭的再多抱抱媳婦睡覺覺。 次日倒是又恢復了日常。 按時去學堂。 重新投入到書海里,待申時散學歸來時,他爹速度不是一般快,想要的地盤已經落在他媳婦名下。 如今顧二柱也認識了縣衙不少人,辦事效率自然更快,拉上顧揚明(里正)去縣衙並無多耽誤時間。 倒是有想打聽縣試結果,只是考慮到問多了事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終究還是放棄,速速回村。 到家。 將戶帖契據連同錢袋子等交給劉氏,換了一身衣物又急匆匆出門去荒地那邊,看大夥幹得如何了。 忙是真忙,可心裡老樂呵了,渾身使勁,不用馬車,顧二柱都覺得自己能來回從早跑到黑都累不著。 顧族長和顧二爺不放心過來看看,就聽到了侄子這句話,替侄子由衷高興之餘,更是樂得大笑。 不甘心被顧族長搶了“風頭”的周族長也從週四順父女兩人名下的田地,轉到這邊,先聽到老夥計笑聲了。 柺杖呢? 在手上。 咋地,說不過要動手了? 積雪融化,平日裡走的村道,最好的碎石子土道也稍顯泥濘,得虧所待的地方是被昨日整理一塊出來的荒地。 三位年過五十,快要六十的老爺子就在此,望著前方與周圍如火如荼忙活的眾人,各自在兒子或是孫子的陪同下說笑上了。 周半夏絲毫不知他們三位老爺子都去那邊了,只聽劉氏說今早村子裡很多人主動跑去那邊幫忙。 村子裡是有個風俗。 誰家蓋房子,除非兩家關係鬧僵了,且無人情往來,基本上各家各戶還是會出一個人去門搭把手。 但此風俗也僅僅是起院子蓋房子,別說周半夏,連劉氏都沒想到如今要春耕了,居然還有人幫忙清理平整土地。 因挖溝渠清理淤泥,完善水利來日便於灌溉之類的活計,由馬大壯統籌,那部分人的工錢和伙食就先由馬家人負責,等幹完再三家分攤。 而樹林子荒地,屬於周半夏個人私產,且泥水匠,顧二柱找的還是之前翻新他家院子的周泥水匠。 此人也是周半夏的堂大伯。 就相當於顧二柱有心讓對方指揮僱傭的人員清理平整土地,好以先清理平整一部分荒地,儘早動工建作坊。 是以,樹林子這邊的工錢又分開核算,但伙食,未免兩邊同時幹活,又不一致的,還是由馬家負責。 畢竟馬家有莊子,不止長工多,僕人也不少。做大鍋飯,他們最有經驗,故而顧二柱和週四順就沒拒絕馬大壯好意。 與此同時,三家也針對來人的飯量,每日三頓作了大致安排。 伙食還是可以的。 小米雜糧,黑麵餅子等主食管夠,還每日三頓開一葷。 劉氏這兩天就派財嬸帶婆子去那邊搭起的灶臺幫忙,總不好什麼活計都讓親家母帶下人幹了,她本人也會去轉一轉。 如同昨日。 今日午前,她和李氏就在馬家莊子,得知村子裡很多人跑去幫忙,拋開要不要給工錢先不提,既然人來幹活了,總要提供伙食。 李氏聽從週四順的提點,聰明的不管事,早早就說把她家三丫交給親家母了。 劉氏只好出面讓另一位親家母多準備些飯食,回來也跟周半夏提了一句,但讓周半夏出門,不可能。 姑且不說老兒媳在家也是一刻不得閒,又要忙繡活,又要趕製老兒子春衫,又要時常去後院瞅瞅的。 田間地頭處處是老少爺們,還有非本村的,這麼好的兒媳,萬一被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