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的,以顧文軒為首,一行人上了馬車,直接走大路,從古家莊村口繞到清河村河西路口進去。
幸運的是,他們幸好沒有抄近路從清河村穿過去,馬車從河西路口進去的時候,顧文軒就見對面路上遠遠地來了不少人。
毫無疑問,對面來的肯定不是他家下人或是長工,一個衣著不一樣,一個是婦道人家不可能這麼多。
尤其是這個時間點,剛剛好過了作坊食堂用午食時辰,別說婦道人家一個個都有活兒忙著,小孩子更不可能出現在這邊。
作坊那邊的小孩們稍稍大一點兒的,此時不是在內坊家屬院大廳裡面忙得識字打算盤,也是做手工糊盒子。
那些小鬼頭可勤快了,哪會兒跑這邊玩兒,何況為了讓他們父母家人安心幹活,門房也不可能讓他們跑出去。
果然。
隨著馬車停靠在莊子前面,那一端來人就陸陸續續走的跑的,離得更近了,很明顯是村子裡的小孩兒。
其中居然還有幾個七八歲大,按理來說此時應該在村學啟蒙的小孩兒,下了馬車之後的顧文軒就停下了腳步。
一時之間,他倒是見到這些小屁孩或是害羞、或是靦腆,或是大膽的跑近,或是怯生生的停下小腳丫。
有膽子大的喊著六叔的、六伯、六爺爺的,還有喊著姑父、三姑父的,七嘴八舌的,可不就是村子裡的小孩兒。
委實可愛。
顧文軒故意拉下臉,伸出手指點著,“你、你,還有你們幾個,咋回事,不是說了滿六歲要進村學讀書不收束脩?
這個時辰了咋還往這邊跑,是你們爹孃讓你們在家帶弟弟妹妹,不讓你們去村學讀兩年書,還是你們逃學了?”
要知道為了讓全村孩子多少不當睜眼瞎,他兩口子可是和周秀才一家幾乎已經無償資助適齡孩子入讀啟蒙。
可以說,在啟蒙班裡就讀的一年時間,除了個人吃用,連書本都不用買了,他兩口子就供應了筆墨紙。
甚至這些孩子一旦有讀書的天賦,他兩口子還有意繼續資助進學,為此哪怕沒有公佈,到底還是沒有少了讓小傢伙們賺零花錢的機會。
之所以如此,不就擔心有些當父母的只看眼前利益,生怕孩子幹活幹少了,這才收半大孩子採的蘑菇野果子。
多好的學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