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報經皇室,由宮中某位主子賜婚才可婚配。所以即使現在女兒是你的女兒,但他日卻難保成為紫禁城紅牆之內的某位主子,成了皇上的人後,不管有的是名還是份,都再不是你家的女兒,而是所有旗人的主子。
馬家是正白旗,樂殊的出身決定了她在家中與眾不同的地位,再加上這四房小妾的出身皆一般,比不上玉容納喇家的勢力,所以即使她們有所刁鑽,也不敢在家中胡鬧,挺多的便是在馬爾漢的耳朵邊吹吹枕頭風,彼此間爭風吃醋罷了,對於玉容這個大夫人,樂殊這個嫡系大小姐,她們一向恭敬得很。
大過年的第一天,馬家的日子無聊得緊,但並未因為昨夜的賜婚而有所荒亂。只是下人們瞧向自己的眼神中,不再充滿了期盼,而是溢滿了擔憂。
這讓樂殊很不解,父母兄弟關心自己的未來,是因為這足以影響到他們的前程榮華,關這些奴才們什麼事。直到後來,當樂殊真正融入到旗人的生活中後才得,原來旗人的家奴,也就是包衣,只要主人有權有勢,他們照樣可以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午膳是全家人一起用的,而午膳之後因玉容身體欠安便各自散了,樂殊陪她說了一會兒話後,就放她睡去了,而自己則回到了集雅軒中。
也想小憩一會兒,畢竟昨天累了一大天,晚上也沒有休息好,但是這邊自己剛睡下,那邊父親就派人送回來了喜報。
康熙爺在金殿會議上,當眾提升了馬爾漢為兵部尚書,充經筵講官、議政大臣。並賞了他雙眼花翎,外帶黃馬褂!
這可是絕對不小的殊榮啊。玉容趕緊是爬起來,換上朝服帶上全家大小謝恩。一家子正圍著這件老馬頭一次得到的黃馬褂七長八嘴時,一批又一批的賞賜是源源不斷而來。
頭一樁到的是來自於德妃娘娘,賞給了玉容一對翡翠鐲子,更賞了樂殊一串一百零八顆的東珠串子,這是嫡福晉才能有的配件!
第二樁到的是來自於宜妃娘娘,賞給了玉容一尊檀木觀音,更賞了樂殊一件極品的羊脂美玉如意,是貢品。
第三樁到的同樣來源於宮中,是與馬爾漢同宗的那位兆佳氏,她只是個貴人,也只生了一個女兒,不過這個女兒在三十一年受封為和碩端靜公主,同年十月嫁給喀喇沁部蒙古杜稜郡王次子噶爾臧。雖然前年已經去世了,但卻為噶爾臧留下了兩個兒子。這使是她在宮中的地位又有了一層保障。她的身份不同於德妃和宜妃,賞賜的東西自比不上前二位的名貴,但是卻頗有心意。她送給了玉容一隻沁玉香爐,賞給自己的卻是一本《女誡》。這是什麼意思呢?玉容不明白,樂殊也不甚明白。
來不及細想時,第四樁賞賜便又到了。這回下賞的是定妃,傳旨時說了她的準確稱謂,這時的她仍然是嬪。雖然生了一個那樣優秀的兒子,卻只是嬪,有些讓人不能理解也替她委屈。但樂殊卻知道,這個定妃娘娘一點也不委屈。她賞下的東西就更有意思了,母親的賞賜比較正常,一串瑪瑙手珠,自己的卻是她屋裡的那幅《江春樂梅圖》。這讓樂殊覺得很費解,以自己對定妃的瞭解,她是斷然不會主動出任何風頭的,可今天是為什麼呢?
德妃賞自己,原因怕在於老四,或者還有那個搗蛋鬼十四的份。
宜妃就更不用說,她最心愛的老九。
兆佳氏在宮中一直失勢,見風吹向了馬家這個可以和她拉得上關係的本家,自然要靠過來。
定妃呢?為了十二嗎?有可能,那畢竟她唯一的兒子。但這也說不通,自己曾經聽她無意中說過,她不希望十二過多的參與朝政,只希望他可以平安的度過一生,不受朝局的擺佈。既如此,她又為什麼要在這個當口,送自己這樣的東西呢?
接完了四次賞已經是入夜了。
在這裡各位可不要笑話,宮廷派人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