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撫安撫李彝殷,生怕他再鬧出什麼更大的亂子來。

可是柴榮卻不是那麼想的,我們上邊說了折德扆是“獨據府州,控扼西北,中國賴之”,這府州雖小,可是老同志在那一直幫咱們扛著北漢呢啊。李彝殷那是光吃不幹的主兒,不能再嬌慣著啦,要不然他就忘了自己是幹什麼的啦。他李彝殷有什麼了不起的,他夏州不就是產上幾匹馬嗎?衣食百貨還得咱們給啊,我要是斷了他的吃喝,我看他怎麼辦?嚇唬歸嚇唬,可是也不能讓李彝殷吃虧啊,總得給他的便宜吧。想通了這一點,柴榮當下決定,派人帶著一堆好東西去罵李彝殷“小心眼兒”去了,這叫“恩威並重”。李彝殷一看柴榮急了,也沒敢扎刺,他是真的挺怕柴榮的,反正柴榮送了這麼多東西,自己也不斷吃虧,於是也就把路讓開了,一場風波就這麼平息了。

就憑這一點,柴榮就不虧一代英君的稱號。五代時期,中原本身亂的就是一塌糊塗,根本就沒有多餘的力量來對付外來勢力,後晉那麼輕而易舉就被契丹滅了就是佐證。所以呢,五代歷朝歷代,都要在邊疆扶持幾股勢力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一方面讓他們獨佔一方,一方面我還不能讓你做大,你還得聽我的,恩威並施,力保自己的後院安全。

五代到了後周的時候,在郭威和柴榮兩代的苦心經營下,統一的苗頭開始顯現。各方藩鎮心中都明白,尤其是象夏州李家這樣向來是看別人臉色行事的小軍閥,沒事千萬不要招惹柴榮,他南唐李璟如何,不照樣被柴榮給收拾了?想到這個,李彝殷也就再也不敢沒事找事了。天下的事就是這樣,怎麼服也不如從心裡服,想當初後漢的時候,李彝殷敢直接跟劉承祐“叫板”要靜難,現在他卻死活不敢對柴榮說個“不”字。

就這樣,相安無事了幾年,直到數年後,大周朝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學著郭威的樣子發動了兵變,從柴榮幼子柴宗訓手中“禪”走了江山,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富有爭議的王朝——宋朝建立了,而李彝殷也就變成了李彝興了。

從党項拓跋思恭被唐任命為夏州節度使,晉封為夏國公,建立實質上的夏州地方政權,經唐末五代,至李彝殷歸附北宋止,歷經六代,總計80年(881——960年)。這80年時間是拓跋氏到李氏、見風使舵、從中漁利,並逐漸擴大自己實力和建立穩固據點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西夏地方政權在其管轄地域內,發展生產,徵收賦稅,任命官吏,儼然獨立王國,雖未稱國,而自其王久矣。五代時期,天下紛亂,中原王朝自然是沒有時間顧得上夏州的事,可是到了北宋,天下基本“大一統”以後,一個巨大危機慢慢地出現在了夏州李家的面前。

第九章 突現危機(1)宋夏蜜月

不得不說,後周世宗柴榮是在五代時期不可多得的一代聖君,他在位之初便定下了“十年開拓天下,十年休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偉藍圖。我們幾天來看柴榮的計劃,這絕對是經歷了五代那樣的混亂的年代老百姓最嚮往的計劃。柴榮在位期間,放棄“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方針,北征大遼,為的就是把掌握在大遼手中的中原門戶“幽雲十六州”奪回來,只有那樣,才有可能真的達到“致太平”的目的。可惜,歷史是不以柴榮一國之君的計劃改變的,它留給柴榮的時間不是三十年,而是五年,這是柴榮的遺憾,也可能是歷史的遺憾。

柴榮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