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姚銅鑄等人還住在草棚區的時候,曾得過連婆婆的幫助。
從那時候起,連婆婆便成了眾人尊敬的長輩,後來眾人搬進河道宅子,有了生計,吃用不愁,生了病也不用連婆婆親自診治。
可當初留下來的,那份對連婆婆的敬意卻延續下來。
如今河道宅子後續入住的人,也受到感染,十分尊敬連婆婆,無形中,連婆婆好像成了河道宅子裡的壓宅老太君,她的話相當有分量。
送連婆婆等人出門,剛到門口,瞧見匆匆趕回來的林二妮。
“秋兒,快、快點,出事了。”林二妮氣喘吁吁,一句話說出來,驚了眾人。
慕清秋扯住林二妮,先問:“到底怎麼了?二妮姐姐,你先說說,發生什麼事了?”半個多時辰前剛離開古陽鎮,這點時間,能發生什麼事?
大白天的,無論是善堂、雅客居還是讀書齋,到處是人。
人?
“不會是有人吵起來了吧?”慕清秋嘴角微抽,她這兒剛解決一處糾纏,鎮上就起爭執?
林二妮腳下一頓,吃驚的看向慕清秋:“秋、秋兒怎麼知道?”
好吧!慕清秋摸了摸鼻子,明顯鬆懈下來:“說說吧!發生什麼事兒了?”
來傳話的是林二妮,那出事的地方多半是雅客居,有人上雅客居鬧事兒?呵,該來的終於來了啊!
就像當初在街頭擺麵攤,碰上二癩子一樣,總有些沒品的人想渾水摸魚沾點便宜。生意好,也總會惹上些眼紅的人沒事兒找事,能訛點兒,一般商家為了聲譽多半會吃虧妥協。
呵,想到那些可能,慕清秋壓起眉角,有趣,就當是生活的調味劑好了。
慕清秋的期望有點高,想瞧回熱鬧,可惜等她趕到雅客居的時候,一切正常,啥事兒沒有。
林二妮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問了才知道,原來鬧事的人被店裡的客人給轟走了。
慕清秋一聽這話,樂了,雅客居還真是深得人心啊!想想也是,這麼安逸舒適,又能放鬆下來,與三五閨蜜說說悄悄話,完全不怕被男子看到損形象的好地方,要是因為聲譽問題關門大吉,女子們不就少了個好去處。
事兒解決,但隱患卻在。
雅客居自開業,一直有蘇孝文幫帶,慕清秋時時坐鎮,再有漸漸立起的馬雲春管理,一直平順。
可是【美味】糕點鋪開張,調走了馬雲春,雅客居就沒有正經主事了。
蘇孝文是男子,雅客居消費群是女客,他一個外男不能出面,慕清秋暗下指導還成,要站出來主事,以她一個七歲孩子的身份難免少些說服力。
看來,是該給雅客居請個掌事了。
說起請人,蘇孝文倒想起一個人,十多天前剛投奔善堂的肖妙茹。
近一年來,善堂一直在收留外來人,是人人稱道的好事,但好事裡頭也必定存在一些不穩定因素,比如投靠而來的人裡混了不該出現的,壞人。
為了避免麻煩,作為善堂主事人的蘇孝文,對每一個投靠過來的人,都會登記入冊。
入冊資訊自然不能只靠來人口述,需要出示戶籍證明。
說起戶籍證明,慕清秋新奇了好久,她前世不太關注歷史,以為那時候的人,戶籍都是記在所在地的‘政府’部門,自己身邊是沒有戶籍的。
沒想到竟然有,加蓋印章的冊子,詳細寫著個人資訊,有了這東西,收編難民方便很多。
即使許多人因為落難沒留下戶籍冊子,只要報上名姓與祖籍,費些工夫,還是能查到來人口述資訊是否屬實的。
查戶籍當然得透過官府,而古陽鎮的理事,自打慕清秋買下河道一條街後,他得了不少好處,後續逢年過節慕清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