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細密,手腕靈活,不但迅速地大權在握,在“國際”間更折衝樽俎,處置得宜,使得魯國的“國際威望”上提高了不少,還在長勺之戰中挫敗了齊桓公的進攻,使魯國一度成為軍事強國。
又過了十多年,魯莊公也已與齊襄公長大成人的女兒結婚了。在管仲的治理下,齊國的國勢如日中天,眾人都忙著瞻仰齊桓公的英武與霸業,前朝齊襄公與文姜之間的舊事,漸漸地被似水年華洗得褪了色,已經不是新聞是舊聞了。只有鄭國的臣民對那個曾被他們的世子姬忽拒婚的文姜記憶猶新。根據各種史料記載,鄭國堪稱春秋時代是淫風最熾的地方。他們根本不把文姜的淫蕩行徑,當成是可卑的汙點,相反卻認為以文姜的聰明及美貌,他們的公子姬忽拒絕與她結婚是莫大的失策。“鄭風”裡的《有女同車》一詩,就表達了鄭人對齊文姜豔麗美貌的稱譽。
“有女同車”的這個女子,如果就是齊文姜。該當慶幸“顏如舜花”的她最後被人記取的是不光是她的美貌和豔跡,更是她的智慧與功績。
事情還要回過頭從那個被文姜看中的鄭世子姬忽說起。據史料的記載分析,《有女同車》當作於忽拒婚於齊(這個拒婚是第二次,這次不知又是哪個女的倒了黴)而迎娶陳媯之時。詩讚美陳媯是從迎親落筆,古婚有六禮,其中最後一禮為親迎。親迎即迎親,新郎接到新娘後,要登上新娘的車,併為之駕車,在車輪轉動三圈以後,新郎下車,由御手駕車,然後男女各自登乘自己的車,來到新郎家。
親迎是婚姻大禮,端端正正猶如女媧造人的最後一步那樣圓滿。貴族結婚,對親迎尤其重視。《詩經》中以親迎為內容的詩篇很是不少,比較著名的有《召南》中的《鵲巢》和《何彼穠矣》。
鄭人於讚美迎娶陳媯的莊重華貴之中,惋惜忽失去了齊姜。依《毛序》的觀點,“有女”之女與“彼美”之女應是兩個人,清錢澄之《田間詩學》說前一人為太子忽所娶陳媯,後一人為齊侯之女文姜。從詩中敘陳女只言其色,敘齊女則兼言其德,木槿花又花期不長几點來看,這種觀點應該是可以成立的。
作詩的人讚美陳媯美好,貌美嬌柔,贊孟姜不止說她美好,還說她品德好。雖然沒有貶損陳媯的意思,但是偏愛不言自明,說陳媯美好,孟姜更美好,深層之意在說明與衛聯姻不如與齊聯姻好。
愛情是很奇怪的事情。齊女世人皆喜之,仰之彌高,趨之若騖,唯姬忽易得而不娶,兩次拒婚於齊,真正做到了“豈其娶妻,必齊之姜?”必須承認姬忽這個人還是蠻有男子氣概和原則的,文姜看人的眼光也不錯。在政治婚姻盛行並習以為常的時候,姬忽堅持對自己的感情負責,或者說對自己的決定負責,沒有屈從於齊的強大國勢,鄭人為他惋惜,他自己卻一定不覺得可惜。也許,要一個有志節的男子屈從於比自己更強大的權勢之下,是比要他死更艱難的事。
所以不妨把這看作一對貴族青年男女乘車出去遊玩的戀歌,男子讚美女子的美貌,覺得她無一處不美不適合自己的心意。贊她如花一樣嬌豔的臉龐,贊她行動如鳥輕盈飛翔,贊她身份高貴,品德更是美好。那位與他同車的姑娘,正是齊國姜家的大女兒,但此時齊之長女已非文姜,所以也有可能;這詩中說的是孟姜是齊桓公的長女。(孟是老大的意思)
結局。難以忘卻你容顏(3)
其實詩中讚的究竟是誰,已不重要。文姜,她在經歷了這麼多事之後,像已經厭倦了銀幕的巨星一樣,不再願意多在公眾面前亮相。
一個可以謝絕繁華,心無波瀾的人,外人如何議論都已不能觸及她分毫。
。 想看書來
從容謝幕(1)
——猗嗟倡兮,頎而長兮
猗嗟倡兮,頎而長兮,抑若揚兮,美目揚兮。巧趨蹌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