挹江門外沒有船隻這件事,其實說實在的,這件事還真怪不到唐智生頭上。
或者說,他在這其中,需要承擔的責任並不算多。
首先,他派遣這些船隻運送機械去武漢這件事,他並沒有做錯,畢竟當時國內是個什麼樣的情況,大家都很清楚。
唐智生為了保護這些來之不易的機械裝置,不落入日軍手中,派船隻運送到武漢,這件事是合理,且應該做的。
而至於說,他把僅剩的船隻派到江北,調離開南京,也恰好證明了,他之前的確實想要死守南京,是要告訴所有人,他已經破釜沉舟了。
所以,將船隻調離開南京這條命令,是跟他從蔣某人那邊接到的命令,是吻合的,匹配的。
但是誰能想到,蔣某人11號晚上的時候,就下令讓他撤?
現在城裡還有十幾萬大軍,南京的船隻還在從武漢回來的路上,僅剩的那些船,已經去了江北運兵。
所以,當那些潰兵衝破36師的封鎖,來到挹江門的時候,他們所能看到的,只有寬闊的江面,沒有任何船隻。
所以這件事,真的需要有一個人出來承擔責任,那麼估計蔣某人在這其中需要承擔的責任,要比唐智生要大。
只能怪蔣某人,想一出是一出,根本沒有考慮事情的實際情況。
之前就說了,南京的情況特殊,雖然外面一圈有國防堡壘要塞群,是一個處可以據守的要地。但是當時無論士兵計程車氣,還是日軍快速突擊,導致南京周圍城市陷落,讓南京變成了一處死地。
所以,李宗仁從始至終都反對堅守南京,然後想要往後撤退,遠離日軍之後,重新構築防線,以空間換時間。
而唐智生則是堅持要守,覺得南京乃是國都,不能輕言放棄。
這兩個人的言論,到底誰對誰錯暫且不論,但是不管是哪一種,你既然選擇了,那就應該堅持到底。
而只有蔣某人,一會說要守,一會又要說撤,搞的下面的那些士兵,一個個頭暈轉向不說,還讓原本高昂計程車氣,快速跌落到了谷底。
至於說,那些高階軍官在這一場撤退中扮演的角色,其實我們沒有資格去批評他們。
雖然他們當中很多軍官在接到撤退命令之後,就率先脫離了崗位,跟著唐生智作為第一批撤退的人,率先離開了南京。
但是我們真的沒有辦法去苛責他們,畢竟這些人從最開始,接到命令,讓他們守衛南京的時候,這些人其實都已經知道,他們留下來駐守南京,很有可能是出不去的。
也就是說,這些高階軍官,從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為國犧牲的準備。他們也曾熱血奮戰過。
但是架不住蔣某人的想一出是一出,讓他們信心坍塌,變得心灰意冷了而已。
螻蟻尚且貪生,更何況是人?當他們知道自己的付出,只是一場鬧劇,是一場笑話之後,他們只剩下求生的本能。
所以,我們對於那些高階軍團,真的沒有辦法去指責。
然而,即便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依舊還有人在英勇作戰。
教導總隊第二旅參謀主任廖耀湘沒有選擇過江,而是繼續在紫金山上指揮作戰。
教導總隊參謀長邱清泉沒有選擇過江,而是繼續堅守在富貴山下,指揮部隊抵擋日軍的進攻。
憲兵總隊副司令蕭山令,他先是跟著眾人來到了江邊,但是他同樣沒有選擇過江,而是帶著身邊跟著的憲兵總隊計程車兵,在城內阻擊追上來的日軍,掩護其他人過江。
然後他帶著這批憲兵一直在城內作戰,直到13日,彈盡糧絕的情況下,身中數槍,壯烈殉國。
而他在殉國的時候,半截身體還泡在冰冷的江水裡,沒有後退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