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過後,當屬青白瓷。
青白瓷,是指宋代以後以景德鎮為代表創燒的一種釉色介於青白之間的瓷器。
在海瓷中,這部分瓷器大都包裝在封閉的容器之中,雖經海水長年浸蝕及打撈碰撞,但不乏完整器,個個釉色光亮,熠熠生輝。
青白瓷過後,就是青花瓷。
這裡不作詳細贅述。
青花瓷末尾,就是白瓷了。
白瓷。
海瓷之中,白瓷佔的比例非常少,多出自景德鎮、德化一帶的民窯,算是收藏最多的品類。
麻子臉能弄到這麼一個行貨,要麼是因為他有人脈,要麼就是因為他自己收藏了這東西,不管哪點都不奇怪。
有些比較懂行的收藏家,會將剛撈出來的海瓷存放在專門騰出來的魚缸之中,但這個魚缸跟剛才麻子臉所說的魚缸並不一樣,他嘴裡的魚缸指的是新鮮撈上來的海貨。
這裡的魚缸是為了存放海撈瓷,模擬製造的一種環境。
我手裡所拿著的這個白瓷,顯然就用了這種做法,唯有剛從海水中撈出來的海貨,才能呈現出這種浸潤後的成色,所以我應該是麻子臉臨時取出來的寶貝。
至於他是從哪裡弄來的,不重要。
畢竟他不可能為了贏得這場摘花鬥,特意租一條船跑去海里撈這玩意,且不說能不能撈到,要耗費的人力物力可不是一般數字。
他之所以選擇用海撈瓷來跟我賭鬥,無非就是給我鑑寶增加難度,誰都知道海撈瓷假貨最多,但誰也都知道海撈瓷真貨也曾流出過不少,否則它的名氣何至於如此之大?
我仔細打量著每一寸,不敢放過任何一絲細節。
我雖然從未見過海撈瓷,但對於海撈瓷的分類和特點,都有著相應的瞭解。
想要鑑別海撈瓷,首先要了解它的形成過程。
在正常情況下,當船舶沉入海底時,船上的貨物將隨著貨箱的破裂傾倒在海床上。
這是正常的視角。
一些包裝更加堅固,且放置正確的貨箱,將保持完好無損,可以沉入海底十幾年不化。
但在這兩種情況下,海底沉沒瓷器的外觀,有兩個不同之處:
第一種,儲存在相對完整的容器或艙內,或深埋在海床中,除了海水侵蝕,基本上不受外部因素的影響。
這種瓷器經過海水清洗後可以徹底更新,它的外觀沒有明顯的夾雜物,但海水的腐蝕會留下痕跡。
瓷器的表面,往往看起來是無光澤的,甚至會出現密密麻麻的斑塊,但這種斑塊並非破損的斑塊,更像是被腐蝕後褪色的斑塊。
另一種,則是散落在海底,沒有任何容器保護,被海底海流和沉積物掩埋的海撈瓷,後期還被海底生物附著,形成了海底沉積物。
這種情況下出土的瓷器,一般都帶有不同程度的破損,原有的色澤也會有所改變。
我手裡的白瓷玉觀音,左右兩邊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損,我分不清是做舊還是天然形成,但總歸排除了其一。
它是散落的。
那麼再延伸到另外一個角度,在鄭和下西洋時期,當朝為朱棣引領的永樂年間,其所率領的艦隊,是後來拿破崙艦隊的十倍有餘,號稱最強之艦隊。
那麼這支艦隊對於瓷器的保護,必然十分完整,且國力旺盛,所以可以排除是明盛時期的瓷器。
當然,明末則不算在內。
實際上對於摘花鬥來講,朝代並不是最重要的,我只需要判斷真假就足夠了。
但確定朝代能夠給我帶來一些思路。
白瓷最早創燒於東漢之前,唐代最有名的屬於過渡性灰白瓷邢窯,到北宋早期的白瓷定窯、汝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