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東南,嶺南的土著馮盎等率部歸附。李靖還做過一段時間嶺南道大總管。
不過他覺得嶺南那地方確實不好發展。
“其實也挺容易的,發揮出地區的資源特長。”李超道,“比如說程叔的領地是草原,又恰好處於傳統的遊牧和農耕的交界線上,那麼程叔要發展領地,當然不是去墾荒種植,也不是放牧養殖,他不管是種植還是放牧,都是不行的。”
“為何?”
“因為如果你墾荒種植,那邊的天氣乾旱,地又比較貧瘠,則你種糧永遠是事倍功半,你肯定比不過中原種植的收成。而那邊放牧,同樣也不如大草原上的牧民們。因此我才說,你不論種植還是放牧都不行的。”
他喝了口茶,繼續道,“但程叔的領地也有自己的優勢,優勢是什麼,就是剛好處於兩邊之間。因此程叔可以重點發展貿易和運輸,發展加工業。就比如我曾經在隴右和朔方做的那樣,交易貿易,中原的商品送入草原,草原的商品流入中原,你居於中間,哪怕只是撮合,只是建立一個交易的市場,你都是守著金飯碗的。你也可以做運輸,還可以把草原上的商品在你那進行加工,哪怕只是粗加工,都很有前景。把收來的皮子加工,把收來的羊毛加工紡織,等等,這利潤,比起你自己墾荒種糧和放牧養殖,可是賺的多。”
程咬金呵呵大笑,“嗯,別說,本來那地在我眼裡就是一塊一錢不值的荒地,現在被文遠一說,我突然覺得我撿了個寶啊。”
“當然,中原多大?如今統計出來的人口可是達到五千餘萬。如果沒有戰亂,五千多萬人口啊,這是個多大的市場。百姓們需要牛耕地,需要馬運輸,同樣也需要牛羊肉吃。牛皮、羊毛可以做衣服做鞋子,周邊的遊牧部落也一樣需要中原的商品啊,布匹、茶葉、瓷器、鐵器、鹽、酒、糖等等,如果沒有戰爭、劫掠,而是交易,互取所需,那市場非常大。”
李績問,“大家都做貿易都做工商,有這麼大的需求嗎?”
李超攤開雙手,“有嗎?當然有,事實上,我們都應當睜開眼睛,過去貴族們都喜歡買土地,招納奴隸佃戶,當然順便也喜歡做點放貸買賣,再弄幾支商隊,倒賣各地的商品,賺的已經足夠多了。”
“但是,這種模式,其實是很落後的。真正要想長遠,甚至是既讓家族有長遠的發展空間,也讓朝廷能夠更加富強,過去的這種純農業的方式是不對的。我們應當建立什麼樣的新模式呢?”李超丟擲一個問題。
但沒有人答的上來。
李超笑著自己解答,“種地是需要的,畢竟首先得有足夠的糧食,才能養活天下的人嘛。但是,大唐不斷拓寬邊疆,擁有的土地越來越多,而大唐的農耕技術也在變強,我們在擁有更多的畜力,擁有更好的耕具,有更好的施肥育種栽培管理等技術,這讓我們的畝產量大大提升,也就是說,我們哪怕是用過去同樣多的田,也可以種出更多的糧食了。”
“何況,我們現在有更多的田,有更好的技術,更多的畜力,因此我們只需要更少的農夫,就能種出更多的糧食,以滿足天下人的糧食需求。”
“多餘出來的人力去哪?”
“應當發展工商業,人之只是需要吃飽,除了吃飽,我們還要穿暖,我們吃飯穿暖後我們還想接受教育,還想過的更好。因此,我們要的就是國家更強大不內亂,也不受外敵侵犯,我們要產出的糧食足夠多,還要手裡有錢,能買更多的東西,過更好的日子。”
“好了,我感覺我已經聽不懂了。”程咬金拍著腦袋笑道。
李超繼續道,“糧食充足,只是國力強盛的一個基礎的指標而已。國家強盛,還需要哪些?有很多,比如首先要糧食充足,其次,朝廷還得有足夠多的銅產出,因為就算現在有紙鈔可流通,但大唐的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