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沒有特別過份的施肥耕種,可卻還是收穫了這麼多的土豆。
“司農寺在天下各州都有試種土豆,各地畝產還得時間報上來,但相信,都不會太差。”房玄齡笑道。
“陛下,就算土豆不同一般糧食,可哪怕按四斤土豆折一斤糧來算,這一畝也起碼是兩百多斤糧啊,相當於畝產兩石糧食。”
馬周也在一邊笑道,“土豆不比水稻金貴,必須水田。甚至比麥子和粟都更耐旱,哪怕是沙地、坡地都能夠種植。”
他手裡抓著幾個土豆,也絲毫不在意土豆上的泥巴,握著幾個土豆,跟握著寶一樣。“土豆完全可以種兩季,二月種下,六月收。七月又可以再種一茬,哪怕下半年收的少點,可一年起碼能收一千五百斤以上一畝。”
“四斤土豆折一斤糧算是比較嚴苛了,其實對於普通貧困百姓來說,土豆也是能充飢,一樣能當主糧。如果在那些比較貧瘠乾旱,不利於種其它糧食的土地上種土豆,收穫的土豆,都能夠一家的食物了。如果搭配著其它麥稻粟主糧吃,那百姓一年可以至少省下原來的一半甚至六成的口糧,這些省下的糧食拿來出售,能增加不少收入。”
幾個宰相都相當高興,哪怕這幾年朝廷的糧食儲量不斷增加。
可民以食為天,糧食這個東西永遠不嫌多。
現在朝廷還有許多地方,比較貧困。比如說關中的朔方、隴右,黃土高原,山多地旱,比如河東的代北地區,也是如此,乾旱少雨,缺少嚴重。土地也貧瘠,種糧食收穫極少,甚至有種一升種子,結果只能收兩三升糧的。
朝廷此前從這些地區,移走了許多百姓,就是因為那裡能活,連飯都吃不飽。
留下來的,土地終於多了些,可依然產出極少,廣種薄收。
現在土豆畝產居然這麼高,起碼以後這些貧困地區的百姓,生活能好過許多,最起碼溫飽能解決啊。
再一個,有這種高產的作物,朝廷開拓邊疆,比如西域、遼東等地,那麼就能少種多收。
哪怕一年只種一季,這收穫也極喜人了。
對於朝廷的宰相們來說,如何讓窮人吃飽飯,其實是相當重要的。如張超這種鉅富,朝廷根本不用怎麼管,他們每年還能為朝廷創造許多稅收。而那些中產地主、中產商人、甚至是自耕農,日子也都能過的比較好。
最讓朝廷負擔重的還是那些貧困地區的窮人,如何讓他們吃飽飯,過上溫飽日子,相當重要。
窮則生亂。
唯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為什麼每天開國之初,總是國家凝聚力強,王朝末,則矛盾重重,國亂不止。國之初,往往是財富再分配,甚至土地的再分配。土地是重要的生產物資,在農業社會,有土斯有財,有土也就有溫飽。
百姓能吃飽飯,窮困的人少了,也就不容易生亂。
相反,王朝末年,土地兼併嚴重,大量百姓失地,成了佃戶,窮人大增,若是再遇災荒,窮人連半點抵抗能力都沒,如果朝廷再**一些,救援不力,則餓肚子的百姓就要造反了。
所以說到底,國家亂不亂,不是看有多少有錢人,甚至都不是看朝廷國庫有多少,而很大部分原因是看窮人有多少。
什麼叫窮人?
吃不飽飯的就是窮人,居無定所,食不果腹的就是窮人。
“玉米也要收穫了,據估計玉米的產量不會比土豆低多少。還有紅薯,產量只怕比土豆還要高。”
紅薯不如土豆更能充當糧食,但紅薯可以用來養殖牛羊豬馬,可以做飼料。
“陛下,土豆能加工為澱粉,可以做成粉條利於儲存。玉米則更好儲藏,可以直接脫粒儲藏,也可以加工成玉米麵粉儲藏。”
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