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發炎、腸滲漏症與不明原因疾病/137
蟲蟲危機!寄居腸道的“常客”比主人———“細胞”還要多/139
菌叢失衡,誰來當家/140
第十一章小心毒物就在你身邊——環境毒素/142
全副“化”裝的21世紀人類/142
化學使生活更好?20世紀最大的健康謊言/144
無處不在的三大殺手:農藥、有機溶液、永續性有機汙染物/148
內分泌干擾物(EDC)——最大的荷爾蒙騙子/154
《寂靜的春天》與《被竊走的未來》———“環境毒素”禍延後代/157
後記不要等到失去健康,才想到預防疾病/163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農作物變得不健康
首先就讓我們來看看現代食物究竟有多營養?傳統上,糧食的來源有賴農作物,而農作物的營養取決於種植時的土壤營養。農業學上的“最低限度定律”指的是隻要土壤缺少了一種營養素,則所產出的農作物便不健康,當然也代表人們攝入之後,同樣難以達到預期的健康。
自從農業工業化後,土地的運用被改變了,耕耘的方式不同了,除了原有肥沃的土壤被稀釋外,許多農地更被工業廢料汙染,破壞了許多有機物質,至於決定農作物生產方向的,也不再是傳統的農民,而是食品製造業的大亨們。為了增加產能與產值,95%的農作物使用化肥及農藥,目的當然是希望加快生長速度及減少蟲害損失,這種方式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前還是罕見的,然而才不過五、六十年的光景,人類的農業生產方式已經發生了史無前例的變革,各種農藥的使用,到了滿山遍野的程度(參見第十一章)。化學肥料只提供鉀、氮、磷等元素,但鎂、硒、鉻、硼、錳等微量元素卻不知不覺地不見了,而這些缺乏的元素正與許多現代“文明病”有關!
另一方面,近20年來,許多糧食更是經過極具爭議的基因改造而生產出來的(俗稱GE或GM食物),特別是食用量大的玉米、黃豆(大豆)、小麥、棉花(作為食用油)、甘蔗(製作蔗糖)、椒類、馬鈴薯、番茄等。這些被改造過的農作物,幾乎都變成金融市場上可供炒作的寵兒,通稱為“大宗物資”的原物料商品,這些“物資”除了營養價值被改變以外,也增加了食用後產生過敏的可能性,更可能導致人類“基因改變”的風險!
但對“製造商”而言,他們所重視的,是“商品”的價格,還是您的“健康”狀況?尤其不幸的是,關於這方面的研究,卻鮮為一般民眾知悉。事實上,僅是玉米所衍生製成的產品就不下數百種,常見的包括食用油、糖漿、麵粉、玉米粉(作甜點、蛋糕、酥餅)、罐頭食品、飲料、餅乾等極為常見的民生食品,甚至是維生素C片,涵蓋之多,真是不勝列舉。
加工食品危害人體健康
由於全球的“農業政策”實質上已變成“政經”力量的玩偶,掌控權早已不在農民手上,當然所關注的更不是“營養”議題!由於最上游的食物原料即已產生“質”的變化,到底誰來為我們的飲食把關確實值得深思!此外,由於“食品”已搖身變成一種極具商業價值的產業,一種順應潮流的製造業,故無論從生產、加工、儲藏、運輸或包裝上,講究的必定先是能防腐變質及足夠的儲存期限,於是防腐劑、穩定劑、填充新增物等成為標準配備,同時為了吸引顧客口味,色素、味素、糖精也變成必備成分。但這些化學物質除了使食物的營養價值不斷下降外,更增加人體肝臟解毒的負荷。而且,由於現代快速的生活形態當道,使得速食、快餐的餐飲方式應運而生,併成為許多新人類的常態飲食,他們但求吃飽,根本不會考慮或注意營養與否,再加上各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