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0部分

環境和水利條件,認為這時期引谷入洛的陽渠建設工程,即是為滿足當時城市用水的需求,而進行的水利建設。西周時期周公所建城西溝渠也不例外,同樣是為成周城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並且漢時期引谷入洛工程的陽區建設,是以此為基礎的。西周時期周公規劃成周城東溝渠的目的主要是發展農業生產,以農業灌溉提供充足的水資源。洛陽盆地四周環山,盆地內有洛、伊、瀍、澗(谷)四水。洛河自西而東從盆地中穿過;瀍、澗(谷)二水於盆地西部納入洛水;古時伊河於盆地中部會流於洛河。伊、洛河為盆地內的兩條主要河流,自然把盆地分為三大塊。伊洛河之間夾河地帶,地勢低平,水資源豐富;伊洛河南北兩岸各有一帶高地,它們依山面河,由山麓至河岸,海報高度逐漸緩緩下降,高低幅員遼闊,但水源貧乏,給歷代人們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不利因素。

東周時期伊洛河南岸一帶高地上已有枝津渠的存在,並被廣泛用於農業灌溉,該渠的行徑路線之長,輻射了伊洛河南岸大片高地,為當時該地區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力的灌溉條例,使人們的生產、生活條件都得到很大改善,同時使東周時期的統治政權也得到了鞏固。因此看來,枝津渠的誕生當早於東周時期,與伊洛河北岸西周時期周公所規劃建造的溝渠時間較為接近,二者分別居於伊洛南北兩岸隨緣缺乏的高地上,地處位置極為相當。週週時期周公在洛河北岸謀劃建造溝渠,其目的應該與伊洛河南岸枝津渠用途相同,同是為了發展農業生產,提供有力的灌溉條件,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可靠地水源保障,從此安撫民心,使人們能夠安居樂業,同時為鞏固新時期周王朝統治政權奠定了堅實基礎。東漢初期,光武帝即位,建武五年(公元29年)使王梁在西周時期周公建造的溝渠基礎上,再次修建陽渠。其目的應當與周公所建溝渠用途相同。漢順帝時,陽嘉四年(公元125年),城東陽渠經過大型修整改造。途徑鴻池陂於洛,從此改變了城東陽渠的用途。成為洛陽城的重要漕運渠道。以後數代一直沿襲不變。

鴻池陂屬自然形成,年代甚古。原位居古洛河之陽,周圍有自然形成池塘與之想通,池之北側有邙山自然洩洪溝注入;商代初期,在鴻池陂西北側沿池而建了事項溝商城(即湯都西亳);西周時期,湯都西亳也已廢棄,周公規劃建造溝渠穿商城而過,從鴻池陂北側東西穿過;東漢初期建武五年(公元29年)王梁在西周時期溝渠的故跡上。再次穿鑿修建陽渠;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張純堰洛通洪,從洛陽城南東西穿渠與鴻池陂兩側貫通,池東南與洛河打通,從此鴻池陂水流逕通,漕運船隻從中通行;東漢中期陽嘉四年(公元135年),城東陽渠西段再次加寬加深修建改造工程,中途與鴻池陂北側打通,從此陽渠水注入鴻池陂,成為洛陽城的友誼條重要漕運渠道。為此後數代的漕運工程開闢了一條新的先河。商代初期湯都西亳沿鴻池陂而建,工程排水設施與之相連,充分顯示了鴻池陂在當時湯都西亳的城市建設供排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同時又美化了城市東邊環境。(鴻池陂)隸屬少府,設丞一人,二百石。永初三年(公元109年)三月,京師大飢,民相食。……癸己,詔以鴻池假與貧民。東漢時期朝廷曾設官專職管理鴻池陂,當屬國家權貴所有。漢安帝時,洛陽一帶遭受飢餓荒災,皇帝下詔書赦放鴻池陂。供災民漁獵,以度饑荒之災。鴻池陂水產豐富。鳥禽成群,植物拔翠。自然景色秀麗,實為當時旅遊休閒之勝地。

關羽透過實地的踏勘並且與諸臣約談發現這兩處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不在農業灌溉方面而是在漕運及美化方面,也就是說這兩道水利工程主要打造的是洛陽的護城河,陽渠自古發揮的都是漕運功能,關羽這次決定將陽渠徹底打造成一條農業灌溉渠道讓他在農業方面發揮主要作用,將洛水引入讓這條渠道灌溉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