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3部分

預料當中的。因為廣東的這些秀才官不過是剛剛開始做官,就好比後世才透過公考的小公務員,正是歡天喜地的時候,這心還沒有變黑沒有變大,對朱明朝廷開出的每月最低十幾塊銀元的“高薪”也比較滿意。

而且,這些秀才官們對升官還是滿懷信心的,都等著5年後去考舉人好更進一步當個大官兒呢。這個時候要是貪腐事發,可就是終身不得錄用了!一般情況下,只有到了升官希望渺茫,或者需要用銀子買官的時候,公務人員才會放手大撈。

此外,朱明朝廷對官吏的監督體系也較為完備,不僅有傳統的都察院體系,還有《大公報》之類的中西文報紙。現在朱明朝廷對輿論的管制較松,只要不去為滿清張目,不質疑朱濟世的明朝繼承人身份,不反對明國特色的君主制度。其他的文章哪怕議論朝局都可以在報紙上面發表——朱濟世在英國是見識過“激進主義報紙”的厲害,所以並不打算把合法報刊都管死,給非法出版的報紙騰出市場。

除了報紙和都察院之外,朱明的地方和中央還出現了“公局”和“立憲議會”,這兩個“議會雛形”。雖然前者主要是個籌集商稅的組織,但是也讓商人直接同朱明朝廷發生來往,不在是地方小吏可以肆意欺壓的了。而後者還具有一定的立法權,不知不覺間,朱濟世的大明王朝竟然也有走上“議會憲政”邪路的危險了!

不過這兩級“議會”的存在,對朱明的官僚體系多少是個約束。幾種原因疊加之下,建立在舊式知識分子基礎上的朱明吏治總體上還算不錯,就是實在太費銀子了。

“王上,兩湖閩贛的‘秀才為官,官府到鎮(鄉)’不如暫緩實施吧。否則四個省起碼需要八萬官員,按照廣東的標準,最少要2500萬銀元一年的開支。”財政部尚書陳繼傑皺著眉頭道。“財政部估算,由於被太平天國蹂躪了一番,湖北、湖南兩省在光復2年的歲入不會超過300萬;江西差不多是400萬;福建的商業比較發達,可能有900萬歲入……這樣一年就要虧600萬銀元啊!”

“虧600萬……還能夠承受。”

聽到這個數字,朱濟世卻吁了口氣“兩湖閩贛的‘秀才為官,官府到鎮(鄉)’還是要如期執行的。不過兩湖閩贛的新式學堂暫時不要建設,同時陸海軍的擴充也到25萬為止。如此光復2年、光復3年總歸能撐下來的。再以後,兩湖閩贛的工商礦業就能起來,估計財政收入會大有改觀的。”

廣東的財政收入可達2300萬,主要得益於廣東的工商發達,而且早在乾隆年間就開了礦禁。而兩湖的工商業向來不怎麼發達,又被太平天國蹂躪了一下,現在更顯蕭條。江西本來有個景德鎮,是天下四大鎮之一,生產的瓷器遠銷歐洲,經濟非常發達,不在佛山之下。可是自從歐洲人掌握瓷器燒造之法後,景德鎮變迅速蕭條起來,到了道光年間,景德鎮的瓷器業甚至還不如佛山的瓷器業發達。至於福建省的商業倒是比較繁榮,不過受制於海禁、礦禁,也無法同廣東相比。

“福建、江西和兩湖,多有金礦、銅礦、煤礦,之前為滿清礦禁限制,沒有大規模開採。如今大明是不禁開礦,或可將已知的礦山發賣給私人開採,朝廷按核定的年產量收取礦稅。同時組織西洋工程師考察、勘探四省礦產資源,預備大量開發。”

朱濟世雖然不大精通曆史,但畢竟是讀了那麼多年書,對偉大祖國的礦產資源釋出情況還是略知一二的。在後世也聽說過福建紫金礦業、江西銅業、安源煤礦、大冶鐵礦的名號。現在自然想到挖礦賺錢了,且不說後世有鼎鼎大名的煤老闆,就是這個時代的蘭芳土豪們也都是挖金礦發家的。現在靠著金礦開採業,蘭芳大公國的財政就實現了盈餘,永曆201年和光復元年都給大明朝廷上繳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