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
我爬起來,把窗戶開到最大,但它還是一如既往地往玻璃上撞,這樣下去,它很快就會沒命的,急中生智,拿來床單將玻璃遮住,總算成功了,看著它在窗戶外快樂地翩翩飛舞了幾下,然後愈飛愈遠,最後消失在我的視野中,感到特別的愉快。
人被弄清醒了,只好起來,洗了把臉,走到客廳,把鞋脫了,雙腿蜷起來窩在沙發上看電視,身下有什麼東西好硌人,拿起來一看是包剛拆封的開心果,肯定是雪嬌留下來的,正好充飢。
電視里正在討論大學生就業的問題。最近*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大學生已經成為普通勞動者。高等教育的普及,讓普通勞動者接受高等教育的夢想成為現實。反過來,越來越多的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成為社會新增勞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個我知道,早在2004年*長賙濟就說過,中國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走進大眾教育,也就是說,大學生不再是稀缺資源。
主持人列舉了好多大學生的事例 :北大學生陸步軒賣肉;清華大學學生黃劍林回到家鄉租了一個小攤位賣炒粉;另一位北大學子武小鋒畢業後因為找不到工作,只好在家鄉賣起了糖葫蘆。。。。。。然後又爆出了另一組資料,剛畢業的大學生月薪比農民工還低。
接著是嘉賓熱議,大家形成兩派。
大多數是持肯定的,他們認為:一、任何時代,生存都是第一位的,在沒有找到合適工作的時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養活自己,不給家庭和社會添負擔,有什麼不好?
美國的博士生失業了也會開計程車、端盤子,這在國外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大家應該拿平常心看待這些問題。
現代人應該有現代人的理念,不應該把人分為三、六、九等,勞動就沒有什麼貴賤之分,那些在海外留學的人不也整天打工端盤子洗碗麼,為什麼在國內就覺得異類?
持反對意見的人認為:一、職業雖然沒有貴賤之分,但應人盡其才,國家花那麼大的本錢培養一個大學生,最終淪落到去賣肉或糖葫蘆,那是對人才資源的浪費。
大學是什麼?說白了是知識的聖殿,思想的熔爐,精神的家園,從裡面培育出來的人,應該是用頭腦而不是用其發達的四肢造福社會,否則就是教育的失敗。
雖說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即使讓比爾·蓋茨去菜市場賣肉,其人格尊嚴和勞動地位,都不會改變。但二者的區別在於對社會貢獻價值的大小。對於我們這個民族來說,這不是個值得驕傲的事,更不能構成價值取向的標杆,否則就違反了教育原理、人生價值、社會進步和人類發展的基本規律。
主持人逗笑著說:“每當吃的東西和學歷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期而遇時,全社會都會拿出吃的力量來投入一場爭論。改革開放之初,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拿手術刀的不如拿殺豬刀的,引起了全社會的爭議。沒想到幾十年後又拿吃的說話,吃的說吃的美味,學歷說學歷的寶貴,牽著我們的心,勾著我們的胃。這裡我不想多說什麼。但有一點是要注意的,讀書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學以致用的機會在於學為所用。另外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還存在很多缺陷,以應試為綱的教育模式,與社會的實際需要嚴重脫節,在強調能力,注重實際的今天,教育滯後是個不爭的事實,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現實。”
說得太好了,上次看見丁力賣魚,心裡不舒服了很長時間,現在想來都是自視過高的心理在作祟,大學生是什麼?說白了只不過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者,在計劃經濟年代,大學生的身份意味著一輩子不失業;但在市場經濟時代,學歷不等於能力,更不等於技能,在追求效率和業績的今天,用人單位更注重的是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