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教育中,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順應理歷史潮流的發展趨勢。
二、制定了一系列具體有效的辦法。
三、敢於同舊勢力鬥爭。
四、取信於民,得到百姓信任
五、國君的支援。
但仔細想想又不對。以上特點不只是商鞅變法才具備的,其他的變法也完全具備。以上的答案過於流於表面。
商鞅變法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在於以下幾點:
一、秦國舊有勳貴勢力最弱。在“戰國七雄”中,秦的立國時間最晚。秦正式立國以前,秦的領地被稱為“西戎之地”,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秦立國以後秦國也一直是“夷狄雜居”的狀態。在商鞅變法以前秦是最貧弱的國家。因此,在秦國,舊有的勳貴勢力是最弱的,變法的阻力最小。
二、君王支援力度大。商鞅變法時得到了國君的全力支援,甚至可以說到了“言聽計從”的程度。就連太子的面子都不給。
三、變法施行時間。商鞅自公元前356年開始變法,至公元前338年商鞅被秦惠王“車裂”於彤,滅商君之族,商鞅變法一共已經實施了十八年。
十八年啊,就是現生個孩子也已經成年了,在古代更可能已經作父親了。這麼長的時間已經足夠在新法中受益的新興利益階層走上朝堂並站穩腳跟,至少也能獲得與舊有利益階層對抗的實力以保證新法不被廢除。而且隨著新法的繼續實施新興的利益階層會越來越強大,舊有利益階層則會日益衰弱,最終被新興利益階層取代。
當然,以上三點只是輔助原因。崇禎皇帝朱由檢以為,以下兩點才是商鞅變法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四、政府公信力的確立。
對一個政府來說,最可怕的是什麼?不是“政治危機”,不是“經濟危機”,更加不是“軍事危機”。能夠從根本上毀滅一個政府的是“信任危機”。商鞅“城門立木”的故事基本上大家都耳熟能詳。正是透過這種方式,商鞅確立了自己所代表的變法派政府的公信力,使“商君變法,說一不二”的觀點深入人心。而之後的“太子犯錯,刑太子之師”更是震懾了所有官吏使之不敢不嚴格執行新法,才使得變法得以順利實施。
而其他三個呢?
“張居正改革”首先就是變法者本人死的過快,且沒有得到皇室的有力支援。
“王莽改制”幾乎成了“朝令夕改”的代名詞。
至於“王安石變法”就更不用說了,連王安石自己都在為了打擊政敵而“變相執行”。
要知道,中國自古以來最有名的政治現象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如果變法者自身都不能做到毫無偏差的嚴格執行,那麼當變法的政令最終執行到百姓身上的時候,只怕是這份政令已經被“對策”的面目全非了。
而更加嚴重的是,如果變法者和變法者自己所代表的變法派政府沒有能夠在廣大民眾中確立起自己政府的政府公信力的話,那麼普通百姓是沒有能力分辨這些法令到底是變法者的意思還是官員的“對策”。民眾只會把這些被“對策”以後的法令當作是變法派的法令。
這種情況最終將導致變法者成為眾矢之的。
五、舊有利益階層的分化和新興利益階層的確立。
崇禎皇帝朱由檢認為,這才是“商鞅變法”沒有“人死政廢”的最最重要的根本原因。
如果仔細分析商鞅的變法內容,就會發現兩個非常有意思的政令。
1、勵軍功,實行二十等爵制
2、除世卿世祿制,鼓勵宗室貴族建立軍功
商鞅變法對舊有的勳貴勢力的利益剝奪最大的就是“廢世卿世祿制,實行二十等軍功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