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了依琳從輝煌到沒落的過程。
文章主要強調依琳背後的強大產品研發團隊和公司的管理理念,讓消費者對依琳的結果產生懷疑。
網民大軍中也不乏有見識的人,新聞上傳到現在,就有人挖出了當初鬧得沸沸揚揚的‘對苯二酚事件’。
新聞評論下面,少部分人猜測這是一個陰謀,而大部分網民依舊保留當初的意見。畢竟國內的化妝品生產技術,在他們眼裡和國外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但差距真有那麼大嗎,恐怕也不見得,要不然最開始的小護士到現在的大寶,也不會在市場上獲得消費者的肯定。
兩幫人各執一詞,在‘有心人’的挑撥下吵得沸沸揚揚,新聞的熱度也在不斷攀升。
不到一天時間,‘依琳的難言之隱’不出意外的再次登頂各大媒體版面的頭版頭條。
可惜的是,截止目前為止,國內高階化妝品市場沒有一家民族品牌。當一方把這個證據提了出來,另一方竟無言以對,畢竟事實勝於雄辯。
周宇一看火候差不多了,趕緊把第三篇新聞發了出來。這次文章的內容簡單了許多,除了‘新週報’的道歉宣告、就只有國家權威部門對依琳產品的檢測合格報告。
新聞的最後一段發人深省:既然依琳的產品質量沒有任何問題,那它為什麼會走到今天這步,是企業本身管理不善、還是因為國外化妝巨頭的圍追堵截?
第四十七章 宣傳計劃
不知從何時起,國人的愛國情懷持續高漲,反正只要一提到“民族”概念總是特別讓夏國人敏感。
只要是涉及到外資併購“民族品牌”的事件,國人便無法淡定起來,表現的異常激烈。
從當初最開始的蘇珀爾事件、到後來小護士、以及南孚電池,再到這段時間被強生收購的大寶,每一次外資併購的背後,都會照例引起“保護民族品牌”的浪潮。
這次‘依琳事件’也不例外,唯一的區別就是‘依琳’還沒有被外資收購,但引發的關注度絲毫不遜於前面的幾次。
特別是周宇旗下公司編輯的第三條新聞,算是徹底捅了馬蜂窩。畢竟第二篇新聞已經強調依琳集團的管理沒有任何問題、再加上第三篇國家有關部門的權威報告,那傻瓜都清楚這是怎麼一回事。
雖然編輯最後發出的是疑問句,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依琳之所以有今天,是因為國外巨頭聯手打壓的結果。
而據小道訊息透露,國外化妝巨頭愛麗絲目前正在和依琳集團總裁談判收購的事宜。
這下網民徹底不幹了,反對收購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最後甚至引發了**。
擔任中央電視臺廣告部主任的劉宏,自然清楚輿論的走向,要不然他也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這個依琳是那個依琳嗎?”劉宏直接掏出電話打給了莫天躍。
“對。”
“那你應該早點通知我,我這邊也好配合一下。”劉宏埋怨了一句。
“我們之間的合作好像還沒開始?”莫天躍提醒了一句。
“這話就見外了吧,需要我做什麼你儘管說!”
好像什麼都不需要,望著新聞下面的評論,莫天躍撇了撇嘴。
嚴格來說他讓依琳重生的計劃說起來也不復雜,莫天躍讓周宇首先拿夏國以前被外資收購的民族知名品牌做文章,吸引大眾的目光;接下來匯出依琳,然後著重宣傳產品的質量沒有任何問題,這樣消費者應該就會好奇既然產品質量沒問題、那為什麼依琳會走到這一步。
只要成功引起消費者的關注,接下來就可以順勢公佈答案,告訴網民依琳之所以有今天、完全是國外巨頭的惡意競爭,而目的只是為了收購依琳,這樣就能引發消費者的同仇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