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要求‘因石構圖,因材施藝‘、“因型造勢”,除了傳統硯形硯式外,還要充分利用天然石皮,彙集文學、歷史、繪畫、書法、金石於一體,可以說是將硯昇華為一種綜合性藝術品的重要環節。2、開璞:硯石在礦坑開採後,去掉‘石皮“保留‘石肉“然後按質分組的一道重要的工序。
4、雕刻
端硯的雕刻是端硯製作過程中極其重要的工序。要使一塊天然樸實的硯石,成為一件精美的工藝品,就需要創作設計和雕刻的過程。這個過程處理得當是錦上添花,處理不當就會畫蛇添足甚至弄巧成拙。故雕刻藝人要對硯璞因材施藝,因石構圖,還要根據硯璞的石質,去粗存精,認真構思,並考慮題材、立意、構圖、形制以及雕刻技法如刀法、刀路。雕刻端硯要線條清晰,玲瓏浮凸,一目瞭然。端硯雕刻主要有深刀(高深雕)與淺刀(低浮雕)雕刻,還有細刻、線刻,適當的通雕(鏤空)。採用雕刻技法和刀法,要視題材和硯形、硯式而定。如要表現剛健豪放的多采取以深刀雕刻為主,適當穿插淺刀雕刻和細刻;要表現精緻古樸、細膩含蓄的,則以淺刀雕刻、線刻、細刻為主。總之,細刻和線刻均屬‘工精藝巧‘之‘工精‘部分。細刻要求雕刻精細,準確,生動;線刻則要線條細膩、流暢,繁而不亂,繁簡得當。
5、配盒
端硯雕刻完畢,必須配上名貴的木盒。硯盒起著防塵和保護硯石的作用,同時,硯盒本身也是一件藝術品、裝飾品。硯盒的用料很講究,名貴的用紫檀、酸枝、楠木等硬木。硯盒的造型一般按硯石形狀而定。自端硯問世以來,其盒底部都有‘四腳“雜形和天然硯盒的‘腳‘稱‘豹腳“長方形硯盒的‘四腳‘則要與盒形的四角線條相吻合,成為直角形的‘腳‘。硯盒之腳除了起裝飾作用外,更重要是從實用去考慮,使移動端硯或洗滌時方便。硯與盒必須吻合,同時要考慮到木盒的乾溼度,可能會整體收縮,硯盒本身要稍比硯石四周寬些,以便於硯石取出洗滌。總之配上盒子,能使端硯顯得更加古樸凝重,更加名貴。
6、磨光
硯石磨光的工序一般放在配盒之後。首先用油石加幼河砂粗磨,目的磨去鑿口、刀路,然後再用滑石、幼砂紙,最好是一千目的水磨砂紙反覆磨滑,使硯臺手感光滑為止。最後是‘浸墨潤石“過一兩天後褪墨處理。硯石磨光的好壞,直接影響硯石的品質及使用的效果。人們在選擇端硯的時候,除了以水溼石察看石色,鑑賞石質和石品花紋外,還常用手按摸硯堂(所謂手感),看是否細膩,潤滑,這一切都與硯石的磨光有直接關係。
主要工具
1、採石工具
因採石環境而制,古代硯坑洞高約80厘米,採石工人只能蹲著、坐著或斜躺著採石。採石工具主要有:粗細不等的尖口鐵鑿、鐵筆、鐵錘、炮鑿、燈等。
2、雕刻工具
因硯石的硬度,雕刻技藝和題材需要而制。雕刻工具主要有:錘、鑿、鑿卡、木鑽、鋸、滑石、工夫臺等。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前,工具多由採石工或硯匠自制,之後有專業生產。
王海東讓施漢明和楚天齊他們兩個人看了這些工藝資料之後又說其實來將,這些也是充分的說明了端硯的價值的,而且是說,在這樣子的一個過程中的話,其實在這樣子的一點上面他們到底是樣的去做的,這一點也是很清楚的。我蘇半城他們這些人在這樣子的時候真正的關心的其實還是端硯本身的一些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