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徑7。6x7。2厘米。碗木胎,斂口,呈橢圓瓜稜形,圈足,造型美觀,內外有薄層硃紅色塗料,剝落較甚,微有光澤。用微量容積進行熱裂收集試驗,確認木碗上的塗料為生漆。朱漆碗的發現,說明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就已認識了漆的效能並調配顏色,用以制器。
上海漆器
漆器工藝古稱髹,是中國傳統的工藝技術,歷史悠久。清末民初,上海漆器雕刻已有一定規模,民國15~25年(1926~1936年)是上海漆器雕刻生產興盛時期。上海鑲嵌漆器,分骨石鑲嵌、玉石鑲嵌和手磨螺甸三種。藝人們利用象牙、牙板骨、青田石、壽山石、蒙古石、雲母、蚌殼或翡翠、白玉、珊瑚、綠檀、金星石等不同色彩的天然材料,根據畫稿上人物、花鳥的神情形態,加工細刻,然後拼裝,鑲嵌在各種漆器上,再輔之描金技法,刻成圖案背景,加以襯托,使畫面色彩鮮豔,並富有立體感,如骨石鑲嵌《祝您長壽》掛屏,作品畫面構思富有情趣,整幅畫面巧妙地選用20多種彩色,突出了“老壽星”的特有形態,臉的表情,手的動作,形象逼真,壽星和小孩的衣紋,用彩色螺甸描金修飾,畫面古樸端莊。刻漆是以刀代筆,在磨光後的漆器上,根據設計的畫稿,用刀刻去漆皮,填上各種絢麗古雅的色彩,表現出各種美麗的畫面。上海刻漆具有刀法流暢,線條優美的特點。它以精刻樓閣亭臺和古裝人物見長,並以準確地複製中國古典名畫和創作設計古典文學故事情節而享有盛譽。如屏門《清明上河圖》就是刻漆作品的優秀代表,它複製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存世作品《清明上河圖》中最精彩的部分,基本上保持了原作品畫風工細、樸實,人物、山水、建築神形逼真的特點。上海的刻漆,還有一種叫斷紋工藝術,它是繼承傳統刻漆手法,在漆坯上用針劃出斷紋,更顯更顯得質樸大方,古趣盎然。
揚州漆器
從本世紀50年代以來,在揚州遠、近郊區許多漢代墓葬中出土的漆器及其殘片,多達萬件。器物中有碗、盤、壺、勺、耳杯等飲食用具,奩、案、幾、箱、枕、尺、梳、篦、魁、笥等日常用品,有琴、俑、硯、盒、弓背、劍鞘、箭服等文房、器械用品,還有漆棺、槨、面罩等喪葬用具,器形繁多,體現了廣泛的用途。其裝飾工藝則有彩繪、針刻、貼金、金銀嵌等類別。其胎骨以木製為最多,故有關學者稱揚州為我國木胎漆器的發源地。也有不少以乾漆夾為胎的,世稱脫胎漆,尚有少量竹胎、銅胎、皮胎制器。據《酉陽雜俎》、《楊太真外傳》等書記載,唐玄宗和楊貴紀曾多次將揚州所貢金銀平脫等名貴漆器賜給安祿山和其他臣僚。唐僖宗時,高駢任揚州鹽鐵史,為獻媚朝廷,曾一次向長安運送揚州漆器逾萬件。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本尊毗盧舍那佛坐像〃、〃藥師如來立像〃、〃千手觀音菩薩立像〃均為鑑真弟子揚州興雲寺僧義靜所造,都是日本的國寶。至元代,揚州已成全國漆器製作中心。雕漆尤為精美。元末明初時,〃點螺〃工藝出現。明清時代是揚州漆器歷史上的全盛時期,名家薈萃,諸品具備。清代後期,揚州漆器出口外貿已較興盛,遠銷歐美等國,年銷量2萬多件,〃歲入三萬兩〃。新中國建立以來,揚州的老中青三代漆器藝人繼承傳統技藝並有創新發展。今天的揚州漆器分為雕漆嵌玉、平磨螺細、骨石鑲嵌、點螺、刻漆、彩繪鉤刀、漆砂硯7個類別。產品有屏風、地屏、掛屏、臺屏、衣櫃、酒櫃、電視櫃,及各式桌、椅、幾、凳、瓶、盤、筒、盒等傢俱和陳設用品300多種。揚州漆器造型穩固雅緻,做工細膩精巧,色彩和諧勻稱,光澤柔和腴潤。其裝飾藝術,既具有傳統工藝富麗沉靜的民族特色。60年代初製作的雕漆嵌玉《和平頌》、《喜鵲登梅》大掛屏,陳設在首都人民大會堂內。70年代初期創作平磨螺鈿《南京長江大橋》大地屏,反映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