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部分

味道。

一個帶著禮帽的中年人在椅子上打盹,看上去有點像1920年代的好萊塢影片《勞萊和哈代》裡的情景,營業員對著中年人耳語幾句後,中年人要求秦揚飛做鑑定,並說古董做了鑑定才有被收購的可能,而鑑定費用是100元,而且還發給證書。秦飛揚雖然不是行家裡手但也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對方主要是為了100塊的鑑定費,而這種證書,秦揚飛心裡想“那我還不如到中關村去找個刻章辦證的來得實惠一點”。

當然,秦揚飛這種外行藏家手裡的東西不能變現,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他不是古董收藏這個圈子裡的人。老賀,一個古董零售商,把這個原因分析得很透:外行手裡的收藏難以變現,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渠道。古董收藏這個行業和股票以及房子不一樣,股票和房子都存在一個大家都能承認的市場,而且交易產品是可以用同一標尺衡量的,市場上的交易價格也相對透明公平。但是古董就不一樣了,每件古董互相都有差別,可能有真有假,可能有不同的稀缺性,所以不能用統一標尺來衡量它們的價值,沒有統一的標尺也就沒有統一的市場。對這些收藏品價值的估算是依靠收藏者的經驗和知識來判斷的,在沒有統一市場的情況下,有經驗的收藏者也就控制了藏品的流動渠道,為了利益,這些有經驗的收藏者不會輕易讓出渠道的控制權,而是自動地形成了一個圈子。

圈子外的藏家的收藏品變現可能非常困難,甚至不可能公平地變現;而在圈子裡,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馬未都的藏品變現就容易得多。所以在琉璃廠的市場中,看上去到處都是賣東西的,弄得收藏品市場像是一個買方市場,其實在圈子裡,對於一件好東西大家都爭破了頭,它實際上是一個賣方市場。

古董商老賀應該算是個圈內的人,星期六、星期天他在潘家園有自己的臨時攤位,平時則會在古董傢俱市場自己的攤位裡待著。老賀的攤位很小,兩三平米的小格子裡到處擺滿了東西—之所以管那些填充物叫東西,是因為它們的確不一定是古董,其中甚至包括讓人很懷疑出處的類似用壞了的手電和老式手機電池之類的東西—而它們中任何一樣都用來出售。

很多收藏的大家都對現在收藏品市場上贗品橫行表示過痛心。北京睦明唐古瓷標本博物館館長白明接受《第一財經週刊》採訪時表示自己接觸過很多收藏愛好者,收了一屋子的藏品大部分都變現不了,因為這一層次愛好者的東西80%都是假的,剩下的20%也不是什麼入流的藏品,最後能賣得好的不過是一個賞瓶或者兩個帽筒之類的。

而古董商老賀的收藏價值觀卻有點不一樣。首先他認為沒有一個公平的市場,收藏根本就不能算一種投資。至於撿漏,老賀認為這種情況要在如今這種對收藏品的瘋狂挖掘裡出現,機率大概和遭雷劈相仿。

老賀說,由於大眾對現在古董價格普遍存在懷疑態度,所以對每個古董商來說每一次交易都很費勁,即使交易額只相當於一張盜版光碟的價格。他的經驗是每交涉一筆生意大概需要用時30分鐘,而且其中失敗的案例還要佔據大多數。

談判艱難並不是說現在大眾對古董更加內行,而是因為一般人越來越對古董失去了幻想和崇拜,在大家看來,這些貌似老舊的盆盆罐罐和一般的裝飾品沒有什麼區別,如果一個精緻的小玩意能以最便宜的價格成交,則可以擺到家裡或帶在身上作為炫耀,但如果買不到誰也不會為它而有多少遺憾。這裡頭可能有一個真理在起作用—什麼東西都是越便宜越好。;

由於這些原因,古董商們自己對商品的出價往往會信口開河,第一次報的價格一般超出其成本的10倍。但這對於有經驗的買主是無濟於事的,因為買主的還價戰術是野戰法,他們會在進行交易之處對好幾個東西表現出興趣,然後把這幾樣東西或者一起論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