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部分

戒這幫不通教化的蠻夷”。

從急報上看,因為銀電趕得及時,簡親王也留下了,他與秦王一同下了密令,邊將不敢怠慢,多少有了點防範之心,做了點準備。所以古蘭軍雖出師迅捷,也沒佔多少便宜,連下三城後,便難再往前了。兩王明白此戰再無僥倖,蒙軍隨時可能攻來,便不能單守西北。於是議定秦王留下坐鎮,守禦隴西秦北,簡親王帶著親兵趕赴范陽,準備防禦蒙疆之事。

如此,憑著邊境屯兵與兩位皇子及諸守將之能,一時無慮。再者,以換戍之名趕赴疆場的二十萬精兵強將,算來離目的地也不遠了。因此,後續的一切安排都可從容些。諸國處心積慮,傾國來戰,若有差錯,恐怕真有滅國之憂。

這裡正根據種種情報,推測邊疆的情形及可能發生的狀況,商量著各種裝備、糧草、軍餉之類的事情,又傳來天璽西邊的屬國蜀建叛變的訊息,緊接著蒙疆的訊息也到了。

這個訊息無疑讓所有人震怒:蒙疆偷襲不成,已正式對天朝宣戰。為了表示與天朝的決絕,兩位遠嫁的公主被殺釁旗,所生子女皆除出宗籍,遠徙漠北苦寒之地。

皇帝勃然大怒,立時便要親征蒙疆。雖然未必見得對那兩個一輩子也沒見過幾面的女兒有多少父愛,但那畢竟是本朝的公主,叫那“番邦蠻夷”如此對待,無疑極大地傷害了作為“天朝上國”皇帝的自尊心。

皇帝雖怒,卻還保持著冷靜,一道道旨意說出來,條理不亂。

聞知此訊息的朝廷重臣,大都跟隨皇帝多年,素知皇帝脾性,只是畢竟皇帝身為一國之君,身份貴重,因此雖明知無效,仍苦苦尋辭勸諫。

太子等眾臣都無奈地漸漸住嘴後,從容地上前進言:“父皇,此次就由兒臣代為出征吧。”

此言一出,眾大人的目光便都落在太子身上,有的大人便忙勸諫“太子身份貴重,豈可輕涉險地”——把原先勸諫皇帝的話再重新翻出來用一遍。另有不少人則在心中暗暗埋怨:我的太子殿下,您不幫著勸說皇上也就罷了,還湊什麼熱鬧,添什麼亂啊。

“為什麼想到要領軍出征?”皇帝揮退喋喋不休的眾臣,把太子單獨留下來問,“你是太子,應當知道自己的使命。”對這個兒子,皇帝向來很滿意。自小就穩沉執重,該做的事做得一絲不苟,不該過問的從不過問。立為太子之後,處事精明,能決斷,不越矩。堪稱自古以來所有太子的典範。有這個太子後,皇帝的生活愜意多了。

“兒臣知道輕重。所謂‘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然,若論身份貴重,豈有重過父皇的,父皇尚兩度親征,為人子者,豈可避危就安。此次蒙疆背義忘禮,妄起征伐;古蘭舉國來侵,其勢洶洶;其餘等輩,亦是蠢蠢欲動。若以兒臣為帥,當可激勵士氣,事半功倍。兒臣雖從未親歷戰場,但幼聆聖訓,熟知兵書,深了軍情,通達事務,必不會爭功冒進,當多聆眾將士高見,廣納嘉言,眾心成城,靖國寧邊。”太子以一貫對皇帝時的溫淡恭順的語氣不急不徐地道。

皇帝對這套話般的說辭,卻是聽不入耳:“朕只聽懂了一句:‘從未親臨戰場’,這才是原因吧。”

“父皇聖明。”似乎早知道這套說辭行不通,太子波瀾不驚地道,“兒臣自二十歲立為太子,於今已有二十五載,雖父皇和列位大人對兒臣皆多有讚譽,但心中常不自安。兒臣自幼學文習武,知書明禮,身居儲位後,更是事事認真,時時勤勉,不敢有絲毫言差舉錯。兒臣自身並無優於諸弟之處,得立太子,不過身居最長,每思及此,便不敢懈怠。”

皇帝抬手止住了他的話,“朕明白了,你去吧。”

太子躬身行禮:“兒臣告退。”

身後皇帝嘆息般地道:“你一直都是最好的。”

作者有話要說: 如有喜歡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