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這樣佈置,一是戰馬雖有但沒有迅速培養起大量的合格騎兵,農耕民族想要變成遊牧民族沒有一兩年的苦功是不成的,連董卓的西涼軍中真正精銳的騎兵也只有兩成而已。二是純粹的騎兵缺點非常明顯,很容易被敵人以車步騎的聯合戰術破解,正如呂布兩次大破徐榮的西涼騎兵一樣,呂布也是在最近幾個月的軍事實踐中領悟到一個師團要想作為一個的戰鬥單位,不能只有一個兵種。一定要步騎混合。
所以呂布在領軍前來討伐董卓的時候,就做了一番調整,張遼、鞠義、朱靈的師團裡轄有兩個騎兵旅、一個弓弩旅、一個刀盾旅、一個長槍旅,其他的師團裡都轄有一個騎兵旅,剩下的弓弩旅、刀盾旅、長槍旅都根據各自的情況進行調整。比如張頜也善於用戟,在歷史上也統領過大戟士,他的師團裡面便有一個大戟旅團。所有的大戟士都是重盔重甲,揮舞大戟,所向披靡。高順的師團裡亦是如此,有一個精銳的陷陣旅團,所有的陷陣士卒都是重盔重甲。揮舞斬馬劍。黃忠善用弓,他的師團便有一個精銳的弓兵旅團。…;
呂布的近衛師人數擴大兩倍,兩萬人,下轄十個旅團,分別為三個騎兵旅、一個教導旅、一個宣撫旅、一個強弩旅、一個鳴鏑旅、一個長槍旅、一個刀盾旅、一個霹靂戰車旅,威力最大的霹靂戰車旅因直屬於呂布的近衛師。其他師團都需要經過呂布批准方能徵調配合作戰,教導旅和宣撫旅實際上也是騎兵旅。
所有師團裡面的隊長以上軍事主將都要從呂布近衛師的教導旅裡挑選,隊參軍以上的各級參軍要從宣撫旅裡挑選。各級軍事主將和參軍則負責薦舉人才入教導旅、宣撫旅。他們薦舉的人才一般情況下都會回到他們的麾下,特別優秀的會被呂布留在近衛師。
剩下的三萬六千名西涼俘虜,再整編出一萬戰兵、一萬輔兵去補充到其他隊伍。
中央軍出動了四萬戰兵四萬輔兵討伐董卓,除了剛剛那場戰役戰死了四千七百多戰兵和四千二百多輔兵外,在前兩次戰役裡,還有一部分因傷致殘的將士。另外還有一些老兵年過四十,體力跟不上。呂布便讓這些傷殘兵、老兵在這場戰役之後。領著豐厚的退伍費和數十數百畝不等的軍功田契約退伍,回到各地郡縣兵做教官或回到地方做保長、亭尉。這些傷兵、老兵退伍之後,他們的檔案還在中央軍軍務院留存,他們依然是中央軍的弟兄,他們在地方上若被世家豪強、貪官汙吏欺負了,中央軍必定為他們出頭。
最後剩下的一萬六千名西涼俘虜兵,多半是身上有油滑習氣、以前有過劣跡、對董卓尚存忠心,呂布覺得與其留這樣的人,倒不如招募一些樸實的農民重新訓練。
歷史上戚繼光有感於明代軍戶兵的油滑、懶惰、貪生怕死、難以訓練,便在義烏招募新兵,他招兵的標準是四要四不要,四不要是,不要城裡人,不要在官府裡任過職的,40歲以上的和長得白的不要,膽子特別小的和膽子特別大的不要。四要是,要標準的農民,要黑大粗壯皮肉結實的人,目光有神的人,見了官府還得有點怕的人。用這樣的標準,他才選出適合的兵丁,才練出百戰百勝的戚家軍。
呂布整編俘虜兵,也有參考戚繼光的選材標準,他規定不要在官府任過職務的人,因為在官府裡呆過的人一般油滑、貪生怕死又容易貪圖小便宜;四十歲以上的人不用,他們體力跟不上中央軍的實戰訓練;眼光飄忽不定的人不用,這樣的人意志薄弱,難以抵抗壓力。
第388章 該不該動手
呂布悄悄整頓了十個騎兵旅,包括宣撫旅和教導旅,他準備帶著這兩萬騎兵連夜趕回鄴城,一人雙馬,連夜啟程。而在呂布啟程前,他還有幾件事情要辦。
第一件事情,主持對陣亡將士的火葬儀式,將中央軍陣亡將士的屍首火葬,然後將骨灰葬在汜水岸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