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過來,心中猛地一驚:“我怎會心中無端生出如此想法?”
他仔細反省一番,漸漸發現事物根源:原來這段時間順風順水,更是把下凡的長眉真人都鎮壓下來,令他不禁有些得意忘形了,故此心中漸漸養成妄念,如若今日不發現的話,日後難免陷入魔障。
雖然他已是金仙,再也沒有什麼天劫或是壽元衰劫,可是這並不等於金仙沒有劫數了。雖然外魔無法侵擾,但是並不代表他就沒有魔劫了,心中心障形成的魔障更是會矇蔽道心,使人不知不覺陷入劫數。
蘇文此時暫且不想去計較嵩山的事了,轉而駕馭遁光離了嵩山地界之後,轉道往衡山而去。
此時他更重要的就是參悟內省,解除心障,消除這心中魔障,免得將來越陷越深,養成唯我獨尊,霸道凌人的性子,不知不覺就會使自己道心矇蔽,陷於劫數而不自知。
第七百三十六章 反省自心,超凡入聖明本心
蘇文駕馭遁光,匆忙來到衡山,還未來得及與金須奴打招呼,便匆匆忙忙進入靜室當中。蘇文閉了五感六識,將元神陷入深沉定境,仔細反省自身。
從他修道以來,雖然縷縷都是順境,逆境頗少,唯一一次巨大的逆境就是上次兩儀微塵大陣那一劫。
度過那一次劫數之後,蘇文便斬斷因果,以空白之身重新復活歸來。而這段時間不論是前往他方宇宙,還是經歷的諸多事物,事事都順暢無比,令他不知不覺養成了一股順境的心思,但是一點點違逆他的心思的事物就令他感覺有些難受。
其實修道心態最重要,無論順境逆境,強勢弱勢,都積極正面,這才是修道人該有的態度。
蘇文自知自己心境上的修行大有問題,既不是道門的太上忘情,也不是佛門的大慈悲,有點儒門的中正平和的味道,卻又完全不是。
所以蘇文對自身心境掌控無法達到完美無瑕,故而一出問題,便是影響修行的心障魔障。
其中原因很複雜,但最根本的,卻還是本性不合,佛道儒固然是博大精深,但都是別人開闢出來的,最適合的,也是那個創始人的本性,對於其他人來說,終究有些不契合。
而修道這種事情,卻是真正的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所以即便是天分再高,跟著別人走也終究難證大道,這也是佛道兩派太乙帝君那麼多,可是能證得大羅至境的人物卻極其稀少。
自有修行以來,絕大多數的修行者所謂的煉虛合道,便是改變自己的本性適合前人的道,這樣怎麼可能證道呢,固然這是一條捷徑,但也是一條永遠無法達到終點的捷徑。
因為無論是道門三清,還是佛門三聖,他們所傳雖然都是他們的道,甚至他們的弟子也都知道證道是怎麼回事。可是這卻是這些無上大能證道之後的感悟,於後來人來言,卻只是知道而已,要憑著這個就證道,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那是別人的道,不是自己的道,走別人的道又怎能證道?
要證道,需明己道!
這突如其來的念頭仿若閃電一般,讓他頓時便明白將來要走的路:“立至聖之心,超越一切,包容一切!”
首先,便要將自己的理性意志,情感慾望,統統歸一,進入一種恆定如一的境界,無論外界如何變化,都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淨不垢,不移不易,恆定如常。
蘇文秉持著這個念頭,心神沉入元神識海深處。
他的心神意識來到心海世界中,看著光怪陸離的心海世界,心中不禁感嘆於自己的心思繁多,看了約莫片刻之後,蘇文乾脆把旁的心思都拋空,不再理會這些念頭事物,漸漸陷入深沉定境。
這時,他將所有的意識都已經集中起來,似乎一瞬間便想到了所有,又似乎什麼都沒有想,這便是非想非非想,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