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部分

收穫豐厚的回報,勢必要有雄厚的賭本。關緒清現在就如同擁有高超的賭技,卻沒有足夠的籌碼一樣,空自嘆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好在他還只有十七歲,如果歷史沒變的話,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到來還有二十多年的時間,他還有大把機會去籌集賭本。而這些賭本中,國家的工業實力無疑是重中之重,小到槍炮彈藥的供應、軍衣糧食等物資的補給,大到重炮、軍艦的補充,軍隊從南到北、由東到西快速的調遣佈置都需要龐大的工業實力作後盾。

對於這一點,這個時代大多數人還沒有清晰的認識,這個時期規模較大的普法、普奧、克里米亞戰爭,往往都是由一兩場戰役就決定了戰爭的勝負,軍隊素質的高下成為了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標準。

然而縱觀兩次世界大戰,工業實力對戰爭的影響體現的淋漓盡致,如果不是國內密佈的鐵路交通網,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怎麼能在兵力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同時支援起對東西兩線地壓迫作戰,往往是一個師在香檳的賽納河畔剛剛完成一場防禦戰役。

三天以後又出現在烏克蘭的黑土地上,包圍了俄國近衛軍團的一個師;而士兵素質向來以怕死著稱的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卻能擊垮公認士兵素質一流,且擁有豐富作戰經驗的日本,靠的就是他那龐大的工業實力,珍珠島一戰,美國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但不出一年,美太平洋艦隊實力即恢復了舊觀,甚至超越了從前;珊瑚海海戰。日本損失了“鳳翔”號輕型航母,“翔鶴”號航母重傷,美國損失了“列剋星敦”號航母,“約克城”號航母重傷。

但是美國軍報上卻寫著“我們取得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勝利”,而美國總統羅斯福也認為。只要能夠以2:1的傷亡比例結束戰鬥,美國就是勝利的。因為美國地造船能力是日本的四倍以上。而另一個事實也應證這一觀點,珊瑚海海戰結束後,同樣是重傷失去作戰能力的兩艘航母。“翔鶴”號因為日本本土可以為大型航母提供修復的船臺太少,結果未能參加隨後地中途島戰役,而約克城號幾乎在美國東海岸的任何大型船廠裡進行修復。結果回到港口僅用了七十二小時就完成了基本修復。並最終成為美軍在中途島戰役的一支奇兵。讓日本海軍遭遇了“決定性的敗仗”。

由此可以體現工業實力在一場大規模戰爭中起到地決定性作用,沒有哪個國家能在那樣的世界大戰中一直保持不敗。即使兩個星期滅亡波蘭,三個月打敗法國的德意志第三帝國也做不到,最終大家還得比拼誰造地飛機、坦克多,誰建造軍艦、潛艇地速度快。

對於起步階段如何發展一個國家地重工業,關緒清曾結合各個國家的經驗以及後世地一些研究做過深入的思考。這裡面不乏快速而成功的例子,比如像十月革命後的蘇聯和明治維新後的日本。關緒清從中總結出了三條非常寶貴的經驗,其一,是企業規模,十個零散分佈的小工廠,不如一個同等規模的集團,只有大規模的集團才具備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另外,大規模的工業集團往往成為一個行業技術、制度的標杆,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而比起零星建設,集中建設的大規模工業集團更加能夠提高人才利用的效率,避免惡性競爭導致的內耗和重複建設形成的浪費。大規模的工業集團往往是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集中體現,就像曾經有人說過,只要中國能打造成一個西門子、一個克虜伯,就實現了現代化。這話固然有以偏概全之嫌,但也說出了這一個道理。

而第二條重要的經驗是國家政策。大型工業集團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都是透過一步一個腳印發展而來,除了資金、人才、技術的積累,海量的訂單也是其擴大規模的原動力。這就離不開兩大政策,一個是地區傾斜化政策,另一個是產業傾斜化政策;地區傾斜化政策很好理解,只需想一下後世鄧爺爺在南海畫下的那個圈,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