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印軍高層理所當然的認為,既然巴軍無力進攻,就可以發起反擊,奪回在天亮前丟失的陣地,堵住防線上的漏洞,所不定還能夠透過反擊殲滅巴軍的主力部隊,從而一舉扭轉戰場態勢。
問題是,有這麼容易嗎?
別忘了,發起反擊的只有2個裝甲旅,而協同2個裝甲旅作戰的其他巴軍部隊都沒有多大的消耗。
更重要的是,巴軍在停止進攻之後,後繼部隊已經跟了上來。
當時,巴軍在拉合爾方向上,至少投入了14個旅的兵力,其中絕大部分,也就是8個旅為步兵旅。
沒辦法,巴基斯坦沒有足夠多的重灌備。
顯然,印軍在反擊的時候,首先要面對的不是巴基斯坦的裝甲部隊,而是這些在天亮前才趕到的步兵部隊。
如果印軍有足夠多的裝甲力量,反擊行動還真有希望成功。
可惜的是,印軍沒有足夠多的裝甲力量。
當時,倉促組織起來的印軍,甚至沒有足夠多的車輛,只能讓部隊裡的官兵徒步發起反擊。
這是什麼戰術?
要知道,這已經是21世紀20年代了,印軍採用的竟然是100多年前,第一此世界大戰時的戰術。
讓步兵徒步發起反擊,去衝擊巴軍的防線?
這不是讓步兵去送死嗎!?
就算巴軍沒有修建塹壕,也有足夠多的機槍,而且步兵手裡都有步槍,還能得到遠端炮兵的支援。
至於反擊的結果,自然不用多說。
打了一個上午,印軍的6個步兵旅沒有能夠前進一步,得到的,只是上萬名官兵在反擊中陣亡。
這場失敗的反擊,幾乎徹底摧毀了印軍計程車氣。
在這6個步兵旅,都爆發了動亂,甚至是兵變。
根據巴基斯坦的宣傳,至少有3個印軍步兵營在前線主動向巴軍繳械投降,而且是由低階軍官出面。
連士氣都沒有了,還打什麼?
打到現在,印軍高層再蠢,也清楚的認識到,在拉合爾方向上的戰鬥已經失敗,再不撤就沒有機會了。
其實,打到這個時候,印軍已經喪失了最後的機會。
第606章 兵敗如山倒
下午,巴軍再次發動進攻。
雖然這次沒有那麼猛烈,但是意圖更加明顯,就是切斷印軍的撤退通道,完成對20萬印軍的合圍行動。
充當先鋒的,仍然是2個裝甲旅。
此時,印軍也反應了過來,重點加強公路兩側的防禦部署。
當然,印軍的前線指揮官非常清楚,如果丟掉那條公路,那麼20萬印軍官兵沒有一個能夠逃出去。
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必須守住公路,準確的說是擋住巴軍裝甲部隊。
為此,印軍投入了最後幾個裝甲營。
戰鬥打得極為激烈,甚至可以說是慘烈。
只是在下午兩點左右的那場裝甲遭遇戰中,印軍2個裝甲營的40多輛t…90s坦克就全部戰損。
雖然印軍的頑強阻擊給巴軍制造了不少的麻煩,但是也僅僅是麻煩。
相對而言,巴軍裝甲部隊的損失幾乎可以完全忽略。
根據巴軍公佈的戰報,在當天沒有一輛“哈立德2”在戰鬥中損毀。
當然,這份戰報肯定有很大的水分。
以當時的交戰情況來看,巴軍裝甲部隊肯定遭受了不小的損失,不過肯定沒有嚴重到喪失進攻能力的程度。
此外,也肯定有“哈立德2”在戰鬥中被擊毀。
只是,大部分受損的“哈立德2”都被拖了回去,而且在幾天之後就修好了,還再次投入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