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部分

深思的問題。細究起來,周瑜陪襯角色的定位與東吳一方在《三國演義》中的整體地位有關。在這部小說中,擁劉反曹既是作者的基本立場,也是全書的結構主線,這一二元對立結構方式的採用與三國鼎立的歷史事實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從而使東吳一方陷入一種較為尷尬的狀態,它既不是作者正面表現、極力歌頌的漢家後裔,也不是作品反面表現、無情鞭撻的篡權賊子,可以說處於善惡、正邪、美醜兩極的中間,遊移不定。結果,東吳在作品裡失去了三國鼎立局面中的支柱地位,沒有像魏、蜀那樣成為全書描寫的重點,反而成為為雙方添色的陪襯,其自身色彩的亮麗與灰暗,黑與白,完全取決於陪襯物件的性質。遇到形象高大的劉備一方,東吳只能成為委瑣卑劣的反方,即使是佔上風的時候也是如此;而遇到嚴加針砭的曹操一方,反倒能顯出幾分亮色來。於是全書中,東吳一方的主要人物如周瑜、魯肅等彷彿夜晚從一家酒吧、夜總會到另一家酒吧、夜總會不斷趕場子的流浪藝人,賣力地奔波於劉曹兩方之間作陪襯。結果,劉曹兩方主要人物的形象倒是寫好了,但東吳一方的人物卻一個個因此而得了精神分裂症,行為有悖常理,無一不表現出難以理解的雙重或多重人格。東吳帝王一級的人物如孫堅、孫權等尚且如此,經常被寫得不堪,作為臣下的周瑜、魯肅等人物也只能跟著不正常了,他們雖然在東吳都是支撐大局的關鍵人物,但在全書中只能去當陪襯角色,不能得到正面的充分展現,成為這場文學冤案中的受害者。

繼續深究下去,這一奇特現象的產生無疑也與《三國演義》的成書方式有關。應該說,在《三國演義》成書之前,曾存在著兩個面目迥異的周瑜形象,兩者有著民間和史家、真實和虛構、英雄和丑角的區別,形象的正反之中蘊涵著思想理念和審美情趣的差異,相互之間存在矛盾,不加選擇地都寫進一部書中,肯定會出問題,兩個人物會在書中打起架來。顯然,作者難以割捨,想兼收幷蓄,既從史書中取材,又要利用民間傳說,但他沒有很好地將兩者有機融合在一起,並加以貼切地彌合,事實上也很難做到這一點。加之小說中周瑜又要作為陪襯人物出現,於是就出現了種種不正常的現象。不客氣地說,這也可以說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敗筆,不能因其經典地位而刻意掩飾它。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這一現象並非《三國演義》所獨有,類似的情況也存在於其他小說中,看來這是中國古代小說中的共性問題,其中的緣由確實值得深思。不過瑕不掩瑜,儘管《三國演義》存在著一些這樣或那樣的缺陷和失誤,但這並不妨礙其古代小說的經典地位。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墨子精神:從消失到重生(1)

醉罷君山�發帖時間:2002�11�1716∶47∶00

最近斷斷續續讀了三本有關墨子的書,一本是墨子的著作《墨子》,另二本是孫中原先生的論著《墨學通論》與《墨者的智慧》。雖然這些年也看了一些古代經典,但墨子的著作,總沒有深入地閱讀,因為說起中國傳統文化,似乎已經被儒、釋、道三分天下,墨家學問,在中國2000多年的學術史上,被蒙上一層厚厚的塵埃。這確實是不可思議的一件事,在春秋戰國時代,在數百年中,儒學與墨學並列為“顯學”,但稱雄學壇數百年後,墨學突然在文化的視野中神秘地消失,似乎人們記不得它曾經是那樣的橫掃百家,叱吒風雲。也許是因為墨學在許多方面以儒學為敵,所以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令一下時,其命運便已經註定。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墨子》一書之所以能夠儲存到今天,乃是寄蔭於道家,東晉葛洪先生異想天開地將墨子先生列為道家神仙之列,《墨子》一書也便順理成章地成為道家的典籍彙編於《道藏》中。這種陰差陽錯卻為中國保留下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