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要扔掉它?”見得上頭的梵文古字,那“閻將軍”點了點頭,大內與河野也都醒悟過來,已知聖德太子並未拿到“救世觀音”賜下的護國刀,而是拿到了“不動明王”加持的焚世之劍。
“不動明王金剛火焰令”,自古以來,這“不動明王”便是佛經裡的降伏戰神,為人間帶來戰火,也難怪這柄刀號稱要殺人百萬,原來還有這麼一段典故。
逸海上人又道:“眼見自己造出了一柄嗜血戰刀,聖德太子自是懊惱非常,他知道自己並未拿到護國法器,反而為吾國帶來了無窮兇劫。為了封印‘不動明王’的法力,他便在刀鞘上頭刻下‘穀神玄牝’四字刀銘,以此牽制刀中殺氣,其後更為它取名為‘大和’,這一切所作所為,就是盼望子孫牢記此訓,使這柄刀永不出鞘,以合為和,共謀‘天下大和’。”
聽到此處,大內良臣暗暗感佩,方知聖德太子何以命名此刀為“大和”,當是怕子孫來日誤用此物,使東瀛走向爭戰。他低頭沉思,猛地想起了一事,忙道:“等等,這柄刀究竟是什麼人撈回來的?可是晁衡麼?”
逸海上人搖了搖頭,道:“‘大和刀’是怎麼藏入夢殿的,並無史料可查。也許是晁衡找到的,也許又是另有其人,總之老衲無法斷言。”
大內良臣微微沉吟,看歷代人士前仆後繼,好容易找回了“大和之刀”,卻為何要藏入法隆寺夢殿?莫非其中另有隱情?他自知猜想不透,便又問道:“後來呢?尊氏將軍帶回了‘北鞘’,其後還有尋找‘南刀’嗎?”
逸海上人道:“這是當然了。自從查出了‘大和之刀’的來歷,非但幕府在全力尋訪‘南刀’的下落,吉野南朝也亟思奪回‘北鞘’,不過雙方始終力有未逮,直到義滿將軍摧毀了南朝,統一日本,希望才再次燃起。”
足利義滿結束了南北對峙,建立了室町幕府,是足利家空前未有的大梟雄,若要讓“南刀北鞘”再次相合,想來也只有仰仗此人了。大內良臣低聲道:“如此說來,他應該找到‘南刀’了吧?”逸海上人搖頭道:“那倒沒有。他雖然佔領了吉野,卻只拿回了天皇的信物,真正干係重大的‘南刀’,卻依然下落不明。”
大內良臣驚道:“又不見了?可是給誰盜走了嗎?”逸海上人嘆道:“您說對了,當年南朝陷落之時,有個人比幕府捷足先登,搶先取走了南刀。”大內良臣心下一凜,忙道:“這人是誰?”逸海上人微微一笑,道:“大內君,您可曉得當年令伯祖為何要造反?”
大內良臣愣住了,一旁的閻將軍、河野洋雄全都低聲咳嗽,已知當年搶先帶走“南刀”的不是別人,而是周防大內氏的家長,大內義弘。
大內良臣瞠目結舌,時至今日,他方才明白了前因後果。為何當年的大內義弘野心勃勃,不惜挑戰勢力臻於鼎盛的源道義,想來心中有一個執念,便是要奪回“北鞘”,至於幕府攻打大內家,想來也是為了搶回那柄“南刀”。
想起殺人百萬的傳說,大內良臣心中感嘆,久久難以言語。他伸手搓面,忽然間想起一事,忙道:“不對、不對,上人您弄錯了……”逸海上人笑道:“我弄錯什麼?”
大內良臣慌道:“當年幕府派兵進入周防,上從本家長老,下至家臣奴婢,每家每戶都給搜遍了,倘使南刀是在我們大內家,怎會搜不出來?”
逸海上人淡淡地道:“大內君,您少算了一個人。”大內良臣皺眉道:“我少算了一個人?”逸海上人淡淡地道:“沒錯,這人與你們大內家有血緣之親,卻從來不見於族譜之中,是以義滿將軍漏掉了他。”大內良臣心下悚然:“您……說的是……”
逸海上人微微一笑,道:“我說得是二男持世的私生子,大內榮之介。”
“河童阿介?”大內良臣駭然出聲,“他……他還活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