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村裡人警惕性都很高,並沒有出什麼亂子。
收好糧食,遷移大軍出發在即。
村長通知最後一次清點各戶情況。
這時,村裡有幾戶人家提出了不跟隨村子一起離開。
這幾家都有些存糧,要麼在其他地方有親戚,要麼在鎮子上有營生,不想跟著村子裡的那些走投無路的人背井離鄉。
隊長好好分析了厲害,還是幾家堅持要留下。
其中,就包括了原主的孃家。
他們的理由也算合理,何光祖在縣裡的書院唸書,若有戰事,書院會帶領學子一同遷移,他們一家決定,跟著書院。
一群讀書人總比一群泥腿子要受人待見,不管到哪裡都比較好行事。
最終跟著一起上路的,算上何依依家一共五十八戶。
其中有十二戶帶了外村的親朋一起。
都是到村長那裡簽了文書作了保的,如果出現問題,作保的人家會被一同趕出村子。
何依依家人口最多,家裡的下人護院、兩家鋪子裡簽了身契的家奴,還包括了鈴鐺一家四口,再加上這些人的家人。
浩浩蕩蕩的將近一百人。
這些人自然沒有辦法併入村裡管理,便單獨成隊,走在村子最前面。
中間是老弱婦孺,各自守著自家的糧車。
最中間有幾輛帶著車棚的馬車,裡面鋪了厚厚的棉被,這裡坐著的,是村裡的三個孕婦,五位行動不便的老人,和八個三歲以下的孩子。
兩側是各家的輕壯,最後跟著巡邏隊的人壓陣。
因為路上災民太多,他們最終沒有選擇夜裡出發,而是在凌晨天還沒亮的時候,加入了北上的隊伍。
一行超過四百人,七八十輛各色車架,隊形整齊,精神頭十足,看著跟一旁的災民格格不入。
何依依默默吐槽,這也就是鬧災荒到處都是流民,要是在太平時候,非被當成叛軍流寇抓起來不可。
這時官道上已經有很多災民了,大多數是以家庭為單位,或者三五家結伴。
看見這麼龐大的隊伍,都想搭上線一起走。
有大膽的過來攀談,但是外圍的輕壯在經過了上次襲村事件之後又被特訓了兩天,現在個個裝的冷麵少言,一副不好惹的樣子,活脫脫宋瀾N+1號。
見沒辦法搭夥同行,很多人便遠遠的墜在小荷村的隊伍後面,一時間,四百人的隊伍竟然走出來了千人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