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32部分

,你明白這幾句話的意思嗎?”

“農業是保障,沒有農業,人民的生活就沒有了基本保障,社會就要動盪無法穩定,畢竟民以食為天。國家若無三年之糧儲,就不安全。百姓若無三年之儲,就無抗災能力。而若沒有工業,社會就沒有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就無法提高。沒有商業活動,社會資源就得不到交流,人民的生活難以持續。”承乾說道。

“說的好,看來我以前跟你講的那些,你確實有聽進去。確實,農業是基礎,是保障,過去講一農不耕,則如何如何,一女不織,又如何如何。那話也對,但也不全對。畢竟如今與先秦時代甚至是秦漢,魏晉等都有了許多不同。”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生產力也不斷提高。如今大唐,不說疆域廣闊,田地眾多。單隻論南方的開發,兩熟技術的推廣,高產占城稻的培育種植,還有精耕細作、施肥、水利技術的提高,加上新式農具、鐵製農具、牲畜的數量等都在全面提高,這就使得我們現在並不需要所有人都束縛在土地上。”

“一部份的人種地就足夠了,他們也能把田種完,我們有了剩餘勞動力。”

剩餘勞動力,就代表著生產力的提升,可以去做其它的事情。可以發展工業、商業,讓大唐更繁榮富裕。

過去是古典農業社會,自給自足的小農時代,因此農是基礎,地位也較高。士農工商,管理層計程車以下,就是農了,工和商,排在後面,甚至工商還不是良籍。

但如今不同了,要想發展工商,就必須打破這個束縛,要讓農村裡剩餘的勞動力,從土地上解開束縛,讓他們進出來,走到城鎮裡來。讓他們加入到工商業中,而要發展工商業,就還得打破工商的束縛枷鎖,讓他們的社會地位也提高,要不然談何發展。

不過李超推動工商權益提升,也有著更深遠的打算。

“老師做的事情總是那麼超人一步。”承乾道,全面改革科舉,原來的科舉,說是取士其實錄取不了幾人,更多的是靠名聲靠出身。但李超現在卻要讓科舉真正成為朝廷的取士之源。

配上此前改革的官吏制度,可以說國家計程車階層已經在全面變化。現在李超又在讓農、工、商發生巨大改變,處處充滿著變革。

“一潭死水,就會**。而保持流動,則成為活水不腐。階層的固化,並沒有什麼好處。不論農民還是工商,都能透過科舉入仕,成為官吏。也能夠透過努力賺錢,提升生活品質。還可以從軍訓練征戰殺敵立功,成為軍官。總之,就是得給大家上升的通道。”

“讀書人就算考不上科舉,還可以考吏員,當上吏員,如果做的好,也一樣能升為官。甚至朝廷的國子監等學校,裡面培養的學生出來也可以為官為吏,國家的取士制度也變的多樣化,選出來的人才也不再是單一的。”

承乾問李超,“那朝廷的分封制度好嗎?會不會有損朝廷集權?會不會將來中央與四邊封臣們起衝突,形成諸侯與中央對抗?甚至如漢晉時的諸侯之亂?”

“當然不會。”李超笑道。“大唐的分封與漢晉時的分封完全不同。一來,大唐的封臣遠沒有漢晉時諸侯的權大,二來,大唐的封地都在邊疆之上,遠離中原。在大唐的分封制度下,封臣代代推恩,封地會越來越小,難以形成與朝廷對抗的實力。同時呢,這些勳戚貴族們封地在邊疆,必然要努力發展自己的封地,要守護好自己的封地,他們就會全力的經營領地,甚至是開拓邊疆,這就能為朝廷屏藩,甚至為朝廷開拓周邊,同化那些蠻夷。”

“所以說,我們大唐的分封制度有百利而無一害,封地發展越好,邊疆越安全,而且朝廷還能增收許多稅賦。”

“老師,如今父皇在京,我也不再監國,但卻無法靜下心來讀書。我想做些事情,可不知道要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