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17頁

李玄都笑了笑:「若都是這樣的讀書人,反而是省事了。」

李如是道:「最好的結果,還是請掌櫃親自走上一遭,與司空大祭酒深談一下,畢竟有張相爺和秦將軍的情面在,司空大祭酒還是好說話的。」

李玄都沉思片刻,道:「我此來就是為了此事,儒家勢大多年,不可輕視,我們身在江湖還好,畢竟一直都是井水不犯河水,若是一旦涉足廟堂,就非要與儒家中人打交道不可。」

李如是道:「當年金帳汗國南下,聖人後人衍聖公南下,成為儒家聖人南宗,但衍聖公的同父異母兄弟卻主動投降金帳汗國,成為北宗之始。天下竟然出現了兩個衍聖公,投降金帳汗國的衍聖公,還曾跟隨金帳大軍與大晉交戰,並為金帳戰死。後來大晉覆滅,這衍聖公一門的北宗就成了正宗。再後來,每次天下大變,世受國恩的衍聖公從未有過殊死抵抗之舉,只有一再易主變節。聖人子弟尚且如此,可見儒家中人也是良莠不齊,固然有忠貞守節之士,也不乏奴顏婢膝的小人。日後若去帝京,不知要牽涉到多少儒家中人,他們各自結黨,再分派系,根深蒂固,盤根錯節,這些人御外敵未必厲害,內鬥掣肘卻是好手,這一點,我們不可不防,還是要早做準備。」

李玄都輕嘆道:「云何說的是。現在能不能去永珍學宮?」

李如是道:「永珍學宮只在每月十五初一才對外開放,否則就只能登門拜訪了。不知掌櫃在永珍學宮中可有熟人?總不好直接拜訪司空大祭酒,畢竟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見到三位大祭酒,除非掌櫃亮出身份,可這樣落在別人眼中,怕是會生出事端。」

秦素忽道:「我有一個故友如今就在永珍學宮之中。」

第一百二十一章 講學議政

永珍學宮一直與朝廷關係親密,許多朝廷大員都是出身於此,甚至當年李道虛也曾求學於此。

自世宗朝以來,朝廷財政日益艱難,又有外敵金帳,在這種情形下,穆宗皇帝繼位之後啟用張肅卿為相,澄清吏治,改進稅制,增闢財源,整頓軍事。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中興氣象。穆宗皇帝和張肅卿先後身死之後,四大臣的諸多新政悉數被廢,被張肅卿大力抑制的宗室勛貴捲土重來,掌控朝廷,太后謝雉雖然藉助宗室勛貴而得以大權在握,但無力扭轉朝廷財政拮据的事實,面對以青陽教為首的流民起事,不得不將財政大權和人事任命之權下放於各地督撫之手,使其自行募兵鎮壓,由此使得地方督撫坐大,支援督撫的各地豪強也開始虎視帝京。

在這種情形下,永珍學宮興起借著講學之事諷議朝政的風氣。司空大祭酒就曾經言道:「此時民不聊生,大亂即將來臨。」另外一位大祭酒也曾感慨:「如今天下形勢危機四伏,已如同抱柴於烈火之。」故而永珍學宮的眾多學子認為,在朝廷為官不慮朝政,在地方為官的不留心民生,隱退鄉裡的不關心世道,皆不足取。他們把讀書、講學同關心國事緊緊地聯絡一處。

正因為永珍學宮既講學又議政,吸引了眾多有志之士,包括一些因批評朝政而被貶斥或辭官歸隱的官吏。他們不顧道路遠近,紛來沓至,使得永珍學宮越發聲勢浩大。一部分在朝任職的文官,也同永珍學宮遙相應合。如今的永珍學宮實際上已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朝政,並開始發出自己的聲音,主張政事歸於六部,公論付之言官,結束宦官專權,使天下欣欣望治,竭力反對徵收商稅、與民爭利,要求惠商恤民、減輕賦稅、墾荒屯田、興修水利,反對屢見不鮮的科舉舞弊,主張取士不分等級貴賤,按照個人才智,予以破格錄用,加強遼東邊防,嚴守金帳大軍來犯。

隨著永珍學宮日漸龐大,其內部又漸漸分出諸多派系,以地域籍貫劃分,分別是齊州的齊黨,楚州的楚黨,荊州的荊黨,蘆州的蘆黨,江州的江黨等等。這些黨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