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有時而窮。」年輕道人將手中黑子落下:「大天師也是人,不是仙,再者說了,便是仙人,也不是真就無所不能了。」
白繡裳舉棋不定:「話雖如此,但老天師畢竟是地仙之姿,不知閉關所為何事?」
年輕道人淡然道:「你身為一宗之主,感悟天人造化,距離長生不過一步之遙,自是知曉地仙三災,不瞞你說,貧道其實是想要嘗試一下能否渡過雷災。」
白繡裳疑惑道:「可老天師距離百歲還尚有一段距離。」
年輕道人道:「待到三災臨頭再去用功,與臨陣磨槍何異?」
白繡裳一怔,將手中棋子放回棋盒,接著說道:「承教。」
年輕道人想要撫須一笑,結果伸手摸了個空,輕咳一聲:「所以踏足長生境越早越好,若是知天命的年紀踏足長生境,便有五十年的時間去準備應劫,若是三十歲便證得此境,足有七十年可供揮霍,可如果等到百歲再證此境,恐怕長生之日,便是離世之時。」
白繡裳臉色一肅,誠心道:「多謝老天師教誨。」
年輕道人擺了擺手:「教誨談不上,只是說些過來人的經驗罷了。」
白繡裳想了想,又問道:「我有一事不明,想要請教大天師。」
年輕道人道:「但問無妨。」
白繡裳道:「自從先輩劃分境界,從先天境開始,每一個大境界中又包含有諸多小境界,如先天境的山麓、山巔、崑崙、玉虛之分,或是歸真境的九重樓之分,乃至於天人境的逍遙、無量、造化三境之分,只有長生境,世人語焉不詳,紛紛擾擾,不知其中玄妙。敢問大天師,長生境中可有境界區分?」
年輕道人沉思了片刻,道:「說有也有,說沒有也沒有。畢竟當今世間的長生境只有區區四人,境界高低,互相之間大致心中有數,而且到了此等境界,已至人間盡頭,再難寸進,故而沒有必要再去弄出一些名目來表明是何種境界,多此一舉。不過若要強行劃分,貧道以為可以按照三災在當前境界上面劃分出三個新的境界。」
白繡裳輕聲道:「願聞其詳。」
年輕道人也不藏私,直言道:「之所以會有三災降下,是因為修道之人長生存世壞了天道生死枯榮的規矩,不過太上道祖有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三災既是劫難,也是機遇。」
「先說天雷,都知道天雷的厲害,扛不住就此化作飛灰,也就是『就此絕命』。可如果準備得當,用功艱深,再加上些許運氣,扛得住天雷,便等同以天雷之力鍛體,骨肉皮膜脫凡入聖,變得金剛不壞,無垢無漏。所謂度過了此劫就『壽與天齊』,說的便是一身體魄壽與天齊,死後身軀不朽,與活人無異。」
「正是因為渡過雷災之人體魄堅固,堪稱金剛不壞,遠勝佛門金身,所以第二災是陰火,自本身湧泉穴下燒起,直透泥垣宮。就是繞過外在體魄,直逼五臟六腑,任你外在體魄如何金剛不壞,若是五臟成灰,也是百年苦修俱為虛幻。如果有大機緣、大福緣、大造化,僥倖渡過了這一災,五臟應五氣,得五氣朝元,內外圓滿。」
「內外圓滿之後,任憑天雷也好,陰火也罷,俱是傷不得分毫,於是第三災變成了風災,這風喚做『贔風』,自囟門中吹入六腑,過丹田,穿九竅。便是針對神魂而來,若是神魂消散,真靈不存,任你金剛不壞、五氣朝元,也不過是一個空殼子罷了,就如風化的岩石,不管以前如何堅硬,此時也只有骨肉消疏、其身自解的下場。如果道祖垂憐,發大慈悲,也順利渡過了風災……」
年輕人嘿然一笑:「精為玉花,氣為金花,神為九花。道家重修煉,以為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最後聚之於頂,可以萬劫不侵,那便是三花聚頂了。」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