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非煙不輕不重地咳了一聲。
石無月立時噤聲不語。
寧憶開口問道:「紫府,你方才說共有十二樓五城,那十二樓又對應何人?」
李玄都道:「這正是我要說的事情,諸位都已經知道,在太平客棧之外,我又組建了一個清平會,於我們而言,以後若是有什麼事情,好歹是個遮擋。而清平會的成員就是我們客棧的住客,這十二樓也就是對應十二位住客盟友,日後我們就在此處共聚一堂,或是互通有無,或是商議事情。不過這十二人在江湖中的身份立場各不相同,甚至是互相敵對,所以要以詞牌名為代號。屆時我們也要如此,不可以真名示人,免得暴露身份。」
五人俱是點頭應是。
李如是又問道:「我們平日時候稱呼四先生為掌櫃,這是四先生在太平客棧內的職位,若是在清平會中,又該以什麼職位稱呼?」
李玄都想了想,雖然清平會和太平客棧的主體都是他們六人,但根本上還是有所不同,就像一人身兼兩部尚書,卻不能將兩個衙門合作一處。
於是李玄都說道:「清平會是一個結盟,不存在高下之別,如果叫會主的話,會顯得我凌駕於眾人之上,不太合適。在我看來,清平會的關鍵在於互通有無,那就少不得要依託於這座『小紫府』,我是『小紫府』之主,倒是可以稱呼我為『城主』,表明我只是本地地主,而非盟主。」
李如是道:「當年清微宗立宗之初,海上曾有一大盜,嘯聚數萬之眾,擁船上千,縱橫四海之地,號稱『五海船主』,四先生不妨以『五城之主』為名,剛好對應我們五人五城。」
唯恐天下不亂的石無月第一個表示贊同,在她看來,日後太平客棧也好,清平會也罷,肯定要轉變為一個宗門,這樣才能長存世間。而她連宗門的名字都想好了,就叫清平宗,取清微宗的一個「清」字,再取太平宗的一個「平」字,這樣也不算是忘本。清微宗有三十六堂七十二島,清平宗當然也要有類似架構,她覺得這個五城十二樓就不錯,做一方城主可比什麼客棧雜役好聽多了,威風也氣派,所以她極力贊成李玄都用「五城之主」這個稱呼。
秦素沒想那麼多,只覺得這個說法應景,也點頭同意,至於寧憶和李非煙,對於這種小事,都是無甚所謂的態度,於是這個稱號便被定了下來。
李玄都心中暗忖:「自己的頭銜是越來越多了,太平宗的宗主,太平客棧的掌櫃,清平會的清平樂,現在又多了一個五城之主,如此多的身份累加在一起,想來是很難有人猜出這些人都是同一個人。」
第一百章 平地起高樓
最終,李玄都定下了十八人的稱呼,分別是最高的五城共主,其下是五位城主和十二位樓主,均是以詞牌名為代稱。
李玄都又與五人議定了一些事宜,將這種透過「小紫府」共聚一堂的行為稱之為紫府議事,考慮到「小紫府」的開啟和關閉,以及選擇哪些人進入「小紫府」中,都在李玄都的掌控之中,持符之人只有拒絕和同意的選擇,李玄都又將議事分為小議和大議,所謂「大議」,自然是五位城主加上十二位樓主共同議事,而「小議」則是指客棧範圍內的六人,同時李玄都也賦予了五位城主相關權柄,那就是可以透過「五城」符籙攜帶最多三名屬下進入「小紫府」中,列席議事,回答六人的提問,或是向六人匯報相關情況。
由此,李玄都初步定下了太平客棧與清平會之間的關係,那就是清平會包括了太平客棧,太平客棧是清平會的一部分,屬於清平會的嫡系核心。清平會則是一個鬆散的秘盟,清平會的成員在客棧中是客人身份。
按照李玄都最初的想法,太平客棧與清平會是兩條互不相交的線。可後來石無月的幾句無心之言卻提醒了他,他建立太平客棧,發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