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不像李玄都那般少年成名之後又大起大落,雖然他的年紀要比李玄都要大,但在早年時候,他只是一個寂寂無名的小卒子,原本也不叫皇甫毓秀,而是名叫皇甫承。在他還是稚童時,曾經與宋政有過一面之緣,當時宋政與這小童聊了許多,對其觀感極佳,不過皇甫承並未因此而一飛沖天,成為無道宗的少主,宋政只是送了皇甫承「毓秀」二字和一部功法,便飄然離去。
毓秀,即是鍾靈毓秀。宋政的原話是:「此地山川秀美,凝聚天地靈氣,才孕育出你這樣一個人物,『毓』是養育,『秀』是優秀之人,你若運氣好些,便當得起『毓秀』二字。」並在臨走之前留下了一部「重陽玄功」,供其修煉。
宋政不是不想將這小童兒帶回無道宗,只是當時他有要事在身,本想過幾年再來收徒,卻不曾想日後又有了玉虛鬥劍之事,他本人敗於李道虛之手,此事也就無疾而終。
雖然皇甫承未能一飛沖天,但由此定下了與宋政的緣分。後來在他少年時,家中遭逢大難,他被家中忠心老僕拼死送出,孤身一人流落江湖,機緣巧合之下,竟是拜入無道宗門下。
起先時候,他與一群少年少女一起拜無道宗中的一位長老為師,他因為性情高傲之故,被幾位師兄師妹所疏遠,又因為頂撞師父,師父亦是不喜歡他,只傳授他最基礎的入門功法,卻不傳授高深法門。如此過了半年之後,皇甫承在無道宗每半年一次的大考之中,因為沒有學得高深功法,而被同門師兄所傷,情急之下他用出宋政傳他「重陽玄功」,將師兄打成重傷。
皇甫承自知闖下大禍,立即逃出校武場,慌不擇路之下竟是進了無墟宮中,無道宗的無墟宮與清微宗的八景別院類似,乃是宗門禁地,澹臺雲平日在此閉關修煉,少有人來。皇甫承誤入此地,無道宗弟子不敢再追,也料想皇甫承擅入禁地,定是必死無疑,便由此散去。
皇甫承驚動了正在閉關的澹臺雲,澹臺雲本想隨手取他性命,卻發現這少年竟然身懷「重陽玄功」,一番詢問之下,方才知道了皇甫承與宋政的緣分,此時宋政已經失蹤,澹臺雲感念故人情誼,便收皇甫承為弟子,並將他改名為皇甫毓秀。
皇甫毓秀的這番經歷,比不得李玄都那般大起大落,卻也算是歷經坎坷。成為澹臺雲的弟子之後,一路青雲直上,一躍成為先天境,然後在玉虛境穩固根基。這些年來,澹臺雲只讓他專注修煉,並不讓他在外人面前露面,別說是正道中人,就是無道宗之人也少有知曉,故而皇甫毓秀始終未曾登上過黑白譜和少玄榜。
直到這次西京之變,皇甫毓秀終於出關,從先天境破境為歸真境九重樓,距離天人境只剩下半步之遙,而後服下澹臺雲所賜丹藥,與道種宗的宗主一戰,成功晉昇天人境界。不過此時他的已經是而立之年,不在少玄榜的範圍之內。
地師為儘快結束西京之變,與澹臺雲議和,在保證陰陽宗、皂閣宗、牝女宗三大宗門不變的前提下,同意放棄對無道宗中的插手幹預,於是澹臺雲處死了暗中倒向地師的右尊者,提拔叛出牝女宗的宮官為右尊者,提拔宋輔臣為破軍王,再加上七殺王投誠,以及原本的貪狼王,閉關不出的極天王,仍舊是四王格局。
除此之外,地師還同意讓出道種宗,使得兩人在西北五宗中變成二三之勢,澹臺雲掌無道、道種二宗,地師徐無鬼掌陰陽、牝女、皂閣三宗。至於道種宗的意見,沒人在意,這便是弱宗無話語了。
在這場大戰中,地師沒撈到好處,丟了一個道種宗;大天師更是顏面掃地,聲望大損;李道虛作壁上觀,不虧不賺;真正佔了好處竟是後來居上的澹臺雲。
澹臺雲以聖君的名義,委任弟子皇甫毓秀為道種宗的宗主。
皇甫毓秀不過而立之年,就已經是一宗之主。邪道中人不像正道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