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一個國家。需要變通,這點毋庸質疑。呂惠卿也是這般做的,為了變法,他使盡一切手段,生生推行這些舉措,令變法一派取得了不少成績。然而。變通地另一面就是貶義的善變!手段善變不要緊,如果為人方面也善變,那就令人很討厭了。
在歷史上,此人為王安石排除了不少異己,一旦辯不過人家,就運用皇帝對他的信任,大肆抨擊與造謠,不至別人於死地絕不罷休!蘇軾遭過他的手段,鄭俠也遭過差點沒命的命運。而這一切都有著呂惠卿的影子。
另外,在歷史裡,誰也忘不了他與王安石產生矛盾時對王安石地抨擊與打擊是何等的猛烈!王安石的第二次罷相,最大的原因就是呂惠卿的出賣了。誰也不會想得到,他竟然會把王安石寫給他的說了些隱秘地信直接拿給神宗皇帝觀看,也就是這一次,硬生生把王安石的變法夢想給破滅了!
好些年前的信他都妥善地收藏著,一待合適時機就拿出來陷害,可見他的不良居心是存在了好幾年的!對於這樣的人,沈歡怎能不忌憚與提防呢?
呂惠卿最終還是與歷史一樣。在朝堂上進入了眾人的視線。他的才華毋庸質疑。官家的召見與測試,他輕鬆透過。就這樣。他成了崇政殿說書,這是一個很敏感地職位,說書說書,就是指為皇帝解讀經義之人。幾乎皇帝要讀書,都會與他在一起,而神宗皇帝無疑是個很勤奮的皇帝,除了處理朝政外,他最大喜好就是讀書了!也就是說,這個呂惠卿幾乎經常能見著皇帝。
這份殊榮,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在京的官員沒有一萬也有幾千,就是有職有位的,亦有好幾百,除去品級不夠見不著官家外,就是品級達到了,不能上朝的,沒有皇帝召見,幾乎是沒有資格和機會見到官家的。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整日與官家在一起,若得賞識,擢以重用,也就不遠了!
六七月的時候呂惠卿就成了趙頊身邊的說書,這個結果,沈歡暫時無力改變。而且他也沒有多少機會見著呂惠卿。王安石的變法依然進行得如火如荼,而他與朝正其他傳統重臣地矛盾也日益加深,幾乎每隔幾日就受到彈劾,鬧得連趙頊都煩躁不安。
而將近八月地一件事件讓朝堂又掀起了一場風波,其中主角,正是王安石的新法措施。事情不是很複雜,起因正是二三也期間派發地青苗錢:京兆附近一個縣的村民,在春耕的時候向他所在縣的官府借了十貫的青苗錢,約好夏季收成之後還回。
然而六七月他因為管理不善,十多畝農田收成甚差,與之前打算相去甚遠,十貫錢不是小數目,以開封周圍的生活水準,也是幾口之家一個多月的用度了。不過總算還是有收成的,他生怕事情有變,咬咬牙把這些錢給還了。事情若到這裡也就結束了,然而真是這樣,也不至於鬧到朝堂。到了將近八月的時候,秋耕又開始了,這次官府又來向他兜售青苗錢。有了上一次的教訓,這個村民說什麼都不肯借貸了!
官府之人見他上一次能還,當然不肯放過這個大戶,用盡好話引誘他購買。奈何此人抱定了心思,就是不理。利誘不成。當然是威逼。官府之人再來的時候就沒有那麼好說話了,強烈要求此人購買,村裡里正也在官府的要求下,到此人之家說盡了利害的話。威脅說再不購買,官府將會加重他地徭役賦役之類的東西。!
這個村民也愣是硬氣,不買也就算了,看到人家威逼,一怒之下,硬著頭皮,走了幾十里路,轉到開封府。上告來了。
現在開封府是韓絳的弟弟韓維在坐鎮,此人清正,當即大怒,就要處理下面威逼村民的官府。不過有下人提醒他此事涉及新法,而他大哥韓絳就是現今變法地得力干將。韓維聽得提醒,也醒悟過來。有點為難,不過他的良心又讓他不能把此事捂住,想來想去,沒有辦法,只能繼續把此事上報處理糾紛的大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