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大部分人會選擇後者。而熊廷弼因為其戰略思想是當前的局勢所不能接受的,那麼自然而然的,方從哲便會將目標放在楊鎬的身上。畢竟方從哲也不可能看到未來,不知道他的這個選擇會造成多大的惡果。但是就眼前來說,留給方從哲選擇的人,也就只有楊鎬了。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使得方從哲更加傾向於選擇楊鎬,那就是黨爭,愈演愈烈的黨爭。東林黨的強勢,使得方從哲感到了巨大的危險。他不能讓東林黨人掌握遼東的兵事,如果讓東林黨人取得了平定遼東的大功,那麼對朝堂之上的其他三黨和方從哲這種不想介入黨爭的人來說,將是個巨大的災難。
這並不是方從哲杞人憂天,更不能責怪方從哲私心作祟,完完全全是萬不得已。更何況,此時的大明,沒有一個人會認為這次對後金的戰事會遭到慘敗。在他們的心目中,這次完全是個等著去摘的戰果。
“閣老,或許您是對的,但我還是認為楊鎬非合適人選。”崔景榮不知該如何去打消方從哲的這個想法,最終只能以這句話,來表達自己心中的那種堅持。
“哎軍國重事,斷非病夫綿力所能承擔,這東閣該多些人來啊”
對於崔景榮的反對,方從哲並沒有繼續說什麼,只是擺了擺手,表示他已經下定了決心。反而說出了這麼一句話,表露出了他對朝廷事務的力不從心。
二百三十八章派往遼東的情報人員
大明的首輔感到力不從心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日益加劇的土地兼併,越來越嚴重的黨爭,還有越來越多的流民暴動等等。所有的這些都不是方從哲一人能夠承擔的,他迫切希望能有更多願意幹實事的人來幫他。但可惜的是,那些能夠幫他,也願意幫他的人實在太少,而故意搗亂,甚至為了私利而刻意加重大明負擔的人卻要多太多。
當然,這些東西,臺灣眾人是不用去考慮的,比如說現在已經來到遼東的張相銘一行人。
張相銘,21歲,遼東清河人。為躲避遼東戰亂,於兩年前,也就是一六一六年在像東南方向逃亡的時候,被臺灣情報人員救下,隨後被運往臺灣。隨同他一起的還有七百名其他一起逃亡的遼東漢人。
雖然他活了下來,但是他的父母和兩個弟弟都慘死在女真人的手上。現在除了一個十一妹妹在臺灣念小學外,他沒有其他親人了。
臺灣的活命之恩,張相銘一直銘記於心。如果不是臺灣的救助遼東漢人的計劃,他和他的妹妹可能都已經死在女真人的手中了,更不用說能夠上學了。
同樣的,他心中對女真人的仇恨更是難以宣洩。正是因為這種對女真人的仇恨和對臺灣的感恩,到達臺灣後,他義無反顧的申請加入聯合護衛軍。
心中的仇恨,使得張相銘在平時訓練的時候,非常的用功。別人每天正常訓練八個小時,他就訓練十二個小時,抓緊沒一刻的時間,學習一切東西。所以,一年的時間,就讓他在新建的陸軍第一師當中脫穎而出。
有一天,他被單獨叫到了一個小辦公室中。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接見了他,並且問了他不少的問題,並且在最後問他想不想為自己的父母兄弟報仇。
張相銘還記得,當時的自己幾乎是用咆哮對著那個人說道:“想,我每天都想但是有用嗎?臺灣離遼東遠隔數千裡,臺灣根本不可能出兵遼東。”
隨後又說了很多話,將自己壓抑在心中的痛苦個徹底的宣洩了出來。最後,自己抱著頭,痛苦了起來。
在自己大聲發洩的時候,那個人一直坐在那裡聽著自己的發洩,然後遞了一條毛巾給自己。
“不要哭了,既然想報仇,就到我們情報局來吧,我們會給你一個報仇的機會。”
就這樣,張相銘便連同其他的一百一十九個人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