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由於之前的戰爭,使得關中儲糧消耗幾近,而前線的府兵未能及時回鄉收割,又導致今年的糧食收成有所減產。同時,新迂到的二十萬人口,雖然都被分給了足量的土地,但想要令其自給自足,至少也要等到明年,這就意味著,在關中糧食減產的同時,又多出了二十萬張嘴。
新得的幽並之地,為了穩定對兩地的統治,朝廷特下令免賦一年,而西北雍涼之地的本就貧寒,只能提供一小部分的糧食,這就意味著大部分的糧食要從南方的荊益二州運往關中。
益州作為漢國對外戰爭的主要糧倉,這些年來已經是疲敝不堪,再強行加派多半會引起民變,故而朝廷不得不把糧食的供給寄託在了荊州身上。
根據劉備生前給關羽的權力,身為大將軍的他,有權力根據需要調派荊州的糧草,這也就意味著,在這個帝位爭奪戰的關鍵時刻,為了穩住關中,諸葛亮等人把持的朝廷,不得不向關羽提出援助的請求。
秋中之時,費神回京了,隨同他回來的還有數十萬石荊州運來的糧草,顯然關羽還是一個公私分明的人,並未以此來要挾朝廷。
關羽的這個大度之舉,令諸葛亮等人都以為關羽可能是被說服了,但見到費祥之後,方才知道費}韋此番的荊州之行其實是以失敗而告終。
“大將軍堅持外敵在側,當立長君,我費盡了唇舌,始終無法說服大將軍。”費棉感慨道。
諸葛亮等人的臉上,不由得陰雲漸布,諸葛亮手中的羽扇也搖得不是那麼瀟灑了,喃喃道:“想不到雲長如此決然,這件事可真的不好辦了。“龐統咬牙道:“雲長既是不識大局,那我們也管不了許多了,唯有強行立楚王為帝一途可選,倘若他敢有所異動,那也只有硬著頭皮去面對吧。”
龐統話音剛落,費神忙道:“我差點忘了一件重要之事,我臨行之前,東吳的細作傳回密報,據說孫權高規格的接待魏國的使臣蔣士,聽與他們已經達威秘密的協議,孫權已經在著手稱帝之事了。”
這一番話說罷,龐統決然的表情也開始軟下來了,拉著臉道:“孫權這廝看來是準備跟咱們翻臉了,若是如此,則荊州必是首當其衝的與吳國交戰之地,怎麼偏偏是在這個時候啊。”
如果強行立楚王為敵,荊州的關羽必然會大生怨恨,荊州與中央的關係將十分的微妙,而北面有魏國曹仁所部,倘若東部吳國再暗下黑手,那荊州的處境將頗為不利,荊州若然有失,那對整個大漢國的戰略都將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龐統顧慮的正是此節,而諸葛亮與方紹當然知道其中利害。
三人沉吟半晌之後,諸葛亮忽然道:“其實,或許是我們先前都陷入了一個誤區,那就是一直認為只有楚王才能代表我們荊襄士人的利益,其實仔細想想,齊王難道就不能代表我們了嗎?”
此言一出,那二入神色皆是一片,龐統驚道:“孔明,莫非你打算向雲長妥協不成?”
諸葛亮擠出了幾分笑容:“青徐士人本為一家,其實只要不是秦王,無論楚王也好,齊王也罷,都能代表我們青徐士人的利益,如今外敵當前,為穩定國中大局,我們略做些讓步又何嘗不可。”
看來諸葛亮是打算向關羽妥協了,其實對方紹而言,他是齊王劉禪的救命恩人,又是他的啟蒙老師,劉禪若繼位為帝,自己的地位同樣穩固,既然諸葛亮有這個意思,那他方紹本也該支援的。
不過,就在方紹打算附合之時,卻猛然間想起了在成都之時,糜夫人對他的那番囑託。
(未完待續)
第四百零四章 方紹的兩難
方紹還記得,那是在一次結束了對劉泰的授課之後,糜夫人私底下留住自己,用懇切的語言,請求自己照顧劉泰。
而這些年來,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