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擊部隊,向新的煙塵區突進。
斯帝爾將軍心中估算,雖然聯邦付出的代價比較大,但是己方傷亡也不小,這等於加快了戰鬥機械的消耗,與原先預想的打持久戰宗旨不符,於是下令沿線部隊加強力量,阻止十二團的突進,只要攔住聯邦的分割行動,這種戰術就無法順利實施。
感覺敵方加強了防守,讓自己的突擊受阻,凌坷立刻命令遠端火力向兩側覆蓋,同時命令突擊隊轉向,向壓力較小的方向突破。
。在戰場上,當一方不計傷亡的突進時,除非有地形的幫助防守,否則很難阻止對方衝進來,斯帝爾將軍現在面臨的就是這種狀況,儘管調集部隊拼命堵截,最終在凌坷的部隊兩次轉向之後,還是讓聯邦隊完成分割,隨即又一次遠端定點覆蓋攻擊,恩斯特軍隨後還擊,幾個回合之後,凌坷的十二團已經損失過半數量,而恩斯特軍也損失了超過四千架的數量。
看到凌坷少校這個設想可行,恩喻指揮官終於下了決心,給全軍團下達命令,採用凌坷的突擊策略,向恩斯特軍陣地突擊,風鳴丘地帶聯邦軍的正面戰線有將近近萬米的寬度,有十五個團放到正面戰場,在‘變幻陣’的支援下,先是遠端覆蓋造成敵方煙塵盲區,然後部隊向盲區突擊,完成分割後,遠端火力再次打擊。
第三十章 強攻之後是圈套
十五個團大部分都完成了戰術意圖,而斯帝爾將軍終於驚醒,他可能上了聯邦的圈套,因為在聯邦全軍突擊之後,將軍突然發現,憑藉自己直屬部隊的數量,根本不夠完成十幾個區域的還擊,如果命令部隊按編制自行還擊,又達不到覆蓋密度和精度,可是聯邦又是怎麼做到相互配合的?
恩斯特軍的戰場指揮系統,在下層是採用神經網路系統,每名戰士的神經網路相互獨立,與聯邦的超速控制系統相比,它不需要營養液來超速指揮,神經網路的戰鬥力,需要每個戰士花費大量的時間培養調整,同樣的神經網路模組,在不同的戰士手中,最終會體現截然不同的戰鬥風格,這樣就避免了戰術同質化帶來的致命弱點。
可也正是由於這個特點,恩斯特軍團的戰場指揮系統,無法像聯邦軍那樣,實時精確分配小區域火力,因為軍團指揮系統的命令,一樣最後要透過下層的神經網路來實現,每個恩斯特戰士對自己的遠端戰鬥機械,所定義的使用規則都不相同,就算上層下達了命令,也會因為神經網路的差異,造成延時和火力偏差。
從恩斯特軍發明神經網路指揮系統之後,就知道這個系統存在這樣的弱點,科技人員嘗試各種方法,試圖解決這個問題,在模擬系統中,這個缺點並不明顯,畢竟沒有毫無缺陷的指揮系統,倫斯聯邦的超速指揮系統,一樣有戰鬥時間過長後,戰鬥力下降的問題。
神經網路在宏觀部隊指揮上,並不比聯邦遜色,無論是上千臺或者數萬架戰鬥機械的協同作戰,神經網路一樣可以做到,恩斯特軍械研究人員發現,如果要做到數萬架戰鬥機械,精確到每臺的直接指揮,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透過以往同聯邦的戰例可以看到,聯邦的戰鬥機械同樣沒有這種能力,所以這種改進的設想被認為是天方夜譚,熱絡幾年後就無人再去理會。
今天在風鳴丘的戰場,斯帝爾將軍有幸看到聯邦軍第一次使用這種戰術,在數百個不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