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他考慮到水土生態保持。下令不準盲目地開荒,現在整個冀州、幷州的良田都已經分給中央軍將士做均分田、軍功田,還有很大一部分做中央軍、郡縣兵的屯田,當然韓浩現在改名為冀州建設兵團的屯田兵們佔據的良田也不少,能夠預留給這些佃農的田地只有二百多萬畝,僅僅夠安置二十多萬人,還有二十多萬人分不到田地。
如何安置這二十多萬人呢?如何安置越來越多的流民呢?
呂布有些茫然的目光投射到一個地方。那裡在後世被稱為塞上江南。
這裡是河套地區,賀蘭山以東、呂梁山以西、陰山以南、長城以北之地,包括銀川平原和鄂爾多斯高原、黃土高原的部分地區,黃河在這裡先沿著賀蘭山向北,再由於陰山阻擋向東。後沿著呂梁山向南,形成“幾”字形,故稱“河套”。
河套西、北、東三面環以黃河,陰山橫亙黃河之北,其溝谷多為古代大漠南北之重要通道,賀蘭山聳峙於黃河之西,蘆芽山屏障於黃河之東,南鄰陝北高原。依山阻河,形勢險要,套裡為鄂爾多斯高原,地表呈波狀起伏,中部高,四周低。境內之黃河,水流平穩,兩岸土地肥沃,可耕可牧,故有“黃河百害,惟富一套”之說。…;
周朝之前,這是被屬於狄人的匈奴人佔據。春秋時期,趙國的趙武靈王把版圖延伸到陰山山脈,設立了雲中郡,位於土默川平原東部。秦朝統一中原後,派蒙恬率十萬大軍將匈奴逐出河套,遷徙3萬戶到那裡戍邊,設雲中、九原兩郡,秦末移民都返回中原,
西漢時,漢武帝派衛青出雲中擊敗匈奴的樓煩、白羊二王,佔領河套。大臣主父偃上疏建議在河套築城以屯田、養馬,作為防禦和進攻匈奴的基地。漢武帝接受這一建議,當年即置朔方郡和五原郡,後來又置西河郡,河套地區還包括之前的雲中郡和定襄郡,以及北地、上郡的北部。當時的人們引黃河灌溉,當地農業迅速發展,經濟繁榮。
怎奈好景不長,東漢時歸附漢朝的匈奴人被安置在河套,在此放牧,然後便無漢人立足之地。
現在的河套東南有許多匈奴部落佔領,西北邊由許多羌胡部落佔據,最北邊由幾個鮮卑部落佔據,他們都在這裡放牧,大好的良田都長了荒草,大好的黃河水白白地流過。
呂布想到後世的塞上江南,禁不住扼腕嘆息,自己再也不能放著這麼好的沃土而不開墾。
河套周邊地區,除了到此緩緩流淌的母親河黃河之外,還包括湟水流域、洮水流域、洛水流域、渭水流域、汾水流域、桑乾河流域、洛水流域、漳水流域、滹沱河流域,它們環繞著河套地區,正如眾星捧月一樣,這一帶在兩漢時期剛剛開發,完全沒有後世的鹽鹼化、荒漠化,只要多多修築溝渠,河套地區應該能開墾出三四千萬畝良田,到時候容納三四百萬人都不成問題。
呂布注意到的問題,其實之前的漢武帝注意到了,他在奪回河套地區以後設定郡縣,建築城池,遷民屯墾,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屯田,妥善安置歸附匈奴,興修水利,到了西漢末年,河套地區已經有了將近一百萬人口,也開發出五十多萬畝良田,怎奈王莽篡國時期,中原內戰,匈奴人重新佔領河套,漢民逃亡回到內陸東漢初年劉秀採取收縮政策,西、北邊郡多被放棄。
劉秀末年,匈奴發生內訌,南單于歸附,東漢重新開始對河套的經營。於是雲中、五原、朔方、北地、定襄、雁門、上谷、代八郡民歸於本土。東漢對河套開始的治理到了東漢末年又因為內亂而終止,那些被安置在河套地區的匈奴人重新作亂,漢人又再次紛紛逃亡。
呂布不由得想起唐朝時對遊牧民族的內附政策和明朝時對蒙古的內附政策,盡皆失敗,這些遊牧民族都是一個德行,在大漢民族興旺時,他們搖尾乞憐,大漢民族內訌衰落時,他們亮起犬牙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