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轉身作勢要走:“你不信算了!尚書盧植、王允部下閔貢帶著幾百兵丁轉眼就到,盧植被你們小宦官左豐誣陷而丟官撤職,因而錯失了眼看到手的滅張角大功,王允也曾被你張讓誣陷丟官罷職,他們都恨你入骨。等他們到了小平津,會跟你說這些話嗎,怕是早就把你砍成了肉泥!何況,我呂布這方天畫戟還不屑於殺你這閹人,那隻會髒了它!”
張讓聽呂布這樣說,心裡忽然就安定下來,呂布原來是不屑於殺自己。
———————————————————————————————
注1:《後漢書-竇何列傳》:張讓、段珪等困迫,遂將帝與陳留王數十人步出谷門,奔小平津。公卿並出平樂觀,無得從者,唯尚書盧植夜馳河上,王允遣河南中部掾閔貢隨植後。貢至,手劍斬數人,餘皆投河而死。《後漢書-孝靈帝紀第八》記載:讓、珪等復劫少帝、陳留王走小平津。尚書盧植追讓、珪等,斬數人,其餘投河而死。帝與陳留王協夜步逐熒光行數里,得民家露車,共乘之。
注2:《資治通鑑·卷第五十八·漢紀五十》:三月,以廷尉崔烈為司徒。烈,寔之從兄也。是時,三公往往因常侍、阿保入錢西園而得之,段穎、張溫等雖有功勤名譽,然皆行輸貨財,乃登公位。烈因傅母入錢五百萬,故得為司徒。及拜日,天子臨軒,百僚畢會,帝顧謂親倖者曰:“悔不小靳,可至千萬!
第13章 十常侍寶藏
張讓回頭跟段珪商量了一會兒,這才心不甘情不願地把藏寶地告訴了呂布。
原來寶藏就埋在北邙山漢靈帝的陵墓旁邊,是在給漢靈帝造陵墓的時候順便在旁邊挖的墓穴,裡面放了十常侍以及很多小宦官們幾十年搜刮來的錢財(注1)。
張讓等人掌控中樞,多年前就預感到到亂世將至,京師裡必將有大亂,就預先把寶藏埋在那裡,等動亂後再挖出來分掉,離開洛陽回故鄉安居,可他們沒想到動亂來得這麼快。
呂布望著遠處山勢不高卻雄偉蒼翠的北邙山,心裡泛起了嘀咕。
北邙山山勢雄偉,伊、洛之水自西而東沿著北邙山流過,水深土厚,在北邙山立墓,即圓了古人所崇尚的“枕山蹬河”的風水之說,而且在北邙山地表以下的土層滲水率低、粘性好、緊實,所以邙山被視為殯葬安冢的風水寶地,從秦相呂不韋開始,歷朝歷代許多帝王將相都將陵墓安在此處,唐代詩人白居易還說“何事不隨東洛水,誰家又葬北邙山?”,更有句俗話說“生在蘇杭,葬在北邙”。
在這東漢一朝,自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開始,到面前這個末代獻帝劉協,歷代皇帝都葬於此,既然是皇陵,裡面應該是重兵看守,想在裡面挖掘寶藏,跟盜墓有何區別,盜的還是皇陵,大逆不道到極點了,一旦訊息敗露,呂布的下場比日後的董卓好不到那裡去。所以,這寶藏暫時還挖不得。
北邙山掘寶放在日後,目前最關緊的還是解決了面前的宦官們。
呂布命人從小平津關隘里拉出幾艘船,推到黃河裡,然後喝令張讓放開了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
張讓等人趕緊放了劉辯和劉協,然後撒腿就往船的方向跑去。
劉辯和劉協被張讓等人挾持著奔波了近百里地,疲累不堪,走都走不動。
呂布忙上前把九歲的劉協抱起來。
這劉協長的估計像他母親王美人,面如傅粉,齒白唇紅,而且天生聰穎,又很鎮定,不哭不鬧,扭頭看了看張讓,又看了看呂布,問道:“呂將軍,你能饒過張常侍嗎?他為父皇做了那麼事情,對我也很好,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且年紀一把大了,沒有幾天活頭了。”
呂布點頭領命:“謹遵陳留王旨意。”
呂布心裡很感慨,很顯然,劉協記得張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