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行走徽州(四)——文化底蘊薰出來的西遞(2)

“青山雲外深,白屋煙中出;雙澗左右環,群木高下密;曲徑如彎弓,連牆若比櫛;自入桃源來,墟落此第一。”200多年前,曾在清朝乾隆年間任戶部尚書的曹文埴在暢遊皖南古村落——西遞之後,留下了精美的墨寶。

徽商文化是徽商的智慧結晶,也是文化的歷史積澱。徽商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也創造了文化。的確,有著960餘年歷史的西遞,堪稱古徽州文化的典型,特別是西遞具有的特殊建築文化、三雕藝術文化、楹聯文化、休閒文化和民俗文化,使其在現代文明社會中呈現出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那天,剛進村口,我就置身於濃郁的文化氛圍之中,瞧那幽靜的水、街、巷構成和諧的世外桃源畫卷。“靜者心多妙、飄然思不群”、“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一路行來,好詞好詩隨處有。

再瞧那徽派民居,其廳堂置條案、八仙桌椅,擺設古玩,張掛楹聯、字畫等,從內容到形式無不體現出儒家文化思想的深遠影響。東園,被後人譽為“寒窗耕讀秀才齋”,廂房牆壁上嵌著的一塊刻有“結自得趣”的碑刻,是主人在著書之餘,自娛而作的,表達作者著書自得其樂趣之意。據村上一位90歲老人介紹,西遞自古讀經講道,教書育人蔚然成為家風,僅光緒年間就有10人中舉,難怪老人對仁義、中庸、倫理道德念念不忘。

有人曾把建築比喻為石頭的歷史,凝固的樂章。徜徉於西遞的大街小巷,我就時時感到,眼前的這片古民居,就是一組成熟的農業文明所凝固的音樂,它的全部旋律都回響著一個正在逝去的田園之夢,而從大的格局到小的裝飾,又無不反映出中國傳統文化所獨具的美的理念。它那親切無比的鄉土風情,質樸率直的建築品格,與自然合諧相宜的精神和富含創造的哲理,都散發著永恆的藝術魅力。在西遞,你面對的雖然是默默無語的曲折街巷和悄然獨立的粉牆黛瓦,但一旦走近它,繼而融入它的氛圍,你就會感到有一種強大的精神包圍著你,激動著你,感染著你,使你不由自主地、情不自禁地###起來、愉悅起來,繼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感到由衷的自豪和感嘆。

走進西遞任何一戶,你都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文化氣息。西遞人在崇尚文化的同時,亦有強烈的經商意識。他們的血脈裡同時流動著兩種精神核心。他們的生命都是在為這兩種精神而存在。

西遞村還有兩個鮮明的特色是: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種獨特的商字門,從造型上看近一個“商”字缺個口,人從門下過,寓意就是一個“商”字。在每家每戶的廳堂條案上,正中位置都擺放著自鳴鐘,鐘的左邊擺放精美的古瓷瓶,右邊擺放木雕底座鏡子。因古時稱左為東,右為西,因此這種擺設被稱作“東平西鏡”。它取瓶鏡的諧音“平靜”與“嘀嗒、嘀嗒”走動的鐘聲,構成對家人尤其是遠方親人“終生平靜”的美好祈願。

除了古建築,西遞的另一個文化特色是:古楹聯。走進西遞的任何一戶,都會被懸掛在中堂的楹聯所吸引。在西遞,家家戶戶都懸掛著主人最為滿意且是他本人構思創作的楹聯。這些楹聯講究平仄的韻律,對仗工整,或七言律詩,或五言警句,多為治家治學格言,勤儉持家格言,當然也有孝悌或經商方面的格言等。而主人則是以這樣的格言或古訓勉勵自己,並且一生都在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行走徽州(四)——文化底蘊薰出來的西遞(3)

“世事讓三分天高地闊,心田存一點子種孫耕。”“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快樂每從‘辛’苦得,便宜‘多’自吃虧來。”那“辛”字多了一橫,“多”字又少了一點,卻都落在“虧”字上。在淳仁堂的楹柱上懸掛的木刻金字對聯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