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山道
春秋戰國時期開通,從天水出發,翻越祁山,經隴南到達漢中市略陽縣。
祁山道見諸歷史,始於《尚書??禹貢》。其中寫道,當時的梁州各地(秦嶺以南的陝南、甘肅隴南、四川)透過祁山道往來交流,各地貢品經嘉陵江、渭河運達中原。
祁山道因諸葛亮的“六出祁山”而聞名。這裡平坦易行。地勢平坦才好排兵佈陣,才是生來謹慎的臥龍先生的戰場。
5、荔枝道
路線:西鄉—鎮巴—萬源—通江—萬源—大竹—梁平—墊江—涪陵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在《過華清宮絕句》中以詩人的筆法描繪出為博楊貴妃一笑;不遠千里為其送荔枝之事,也讓一條路因此而天下揚名。據《舊唐書》、《新唐書》等史籍記載:唐天寶年間(742—756),唐玄宗為滿足寵妃玉環食新鮮荔枝的喜好,頒旨在涪州建優質荔枝園,修整涪州到長安的道路,從涪州置專驛,換人換馬不換物,接力快速傳送。
6、陳倉道
路線:寶雞(陳倉)—鳳縣—青泥嶺—略陽—勉縣—漢中
陳倉道因道路北端入山處為秦漢時的陳倉縣而得名。因其北段要翻越秦嶺正脊大散嶺;古代在嶺上設定過一座大散關,又被稱為散關道。又因它的大部分線路是順嘉陵江上游河谷而行;秦時設定故道縣,又名故道。
7、褒斜道
路線:眉縣—太白—留壩—漢中
褒斜道是中國古代橫跨秦嶺天險,由關中入蜀,為時最早、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條道路。
從眉縣斜峪關沿石頭河上行至嘴頭(太白縣城),越秦嶺分水嶺,順紅巖河谷,經白雲鎮河王家楞,至留壩縣江口鎮,又沿著褒河下行經武關驛、馬道驛至褒城達漢中的道路,全長380公里。褒斜道的開創可能始於戰國,《戰國策??秦策》裡有”棧道千里,通於蜀漢”的記載。
8、儻駱道
路線:周至—華陽鎮—老縣城—洋縣—城固—漢中
儻駱道也稱駱穀道,從長安去漢中,自周至向西南要先越駱水,入駱谷,稱駱穀道;而漢中去長安,自洋州道興縣(今洋縣)向北要先越儻水、入儻谷,故又稱儻駱道。《通典》載:“漢中去長安,取儻駱道,凡652裡”,是當時從長安通往漢中的三條古棧道(另兩條為子午道,褒斜道)中最近的一條。全面疏通於三國時期。
9、米倉道
路線:漢中—南江—巴中—渠縣—合川—重慶
米倉道因為翻越米倉山而得名。從漢中往南,沿冷水河谷而上,越米倉山,然後順嘉陵江支流之一的南江河谷南下巴中,沿巴河,渠江,在合川轉嘉陵江而抵達重慶。米倉道全長250公里,繞山越嶺,攀行其間,如騰雲駕霧。
10、武關道
路線:由丹江河谷西北行越秦嶺,轉灞河河谷到長安;沿丹江河谷東南行,可到河南南陽和湖北襄樊。
唐武德六年(623年),”寧民令顏旭開渠引南山水入京城,至石門谷由溫泉湧出”,石門在藍田東南四十里至石門谷流域附近,由石門通長安的水道就是灞水。
11、內蜀道
在本書中,諸葛孔明上表劉禪後,夜觀天象,知道自己征伐魏國乃是逆天而行,但先主託孤在先,自己只能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無奈之下,諸葛孔明只能一方面修繕蜀道,徵兵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