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以上,那就十幾二十個億人民幣了,就是說如果世界各國你能跟好萊塢抗衡,你就每年來二十個大片,其他的做不做還單說,二十個你得先有,這裡邊還有好多道道,你光有這麼多錢還不行,你還得有大明星助陣,你還要有高科技做後盾,你的故事情節必須是正義戰勝邪惡加上大團圓結尾。這東西都得有,這是它的大片輸出模式,你能不能學會?英國的倫克影業公司,那曾經是英國本土最大的,它一直和好萊塢拚到八十年代才輸。
胡嗎個:這有什麼不好嗎?
崔永元:怎麼說呢?能看到的情況是中小成本的影片在本土無人喝彩,大片又模仿得不倫不類。當觀眾厭倦所謂大片的時候,電影產業就完了。像不像吸毒,當你發展到只吸冰毒的時候,不光沒有替代品,也活不下去。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崔永元 胡嗎個:每部電影都有一部傳奇(6)
胡嗎個:歐洲的好多電影市場,他們都面臨跟中國一樣的情況?
崔永元:沒什麼區別。
胡嗎個:你看好多優秀導演,他們在本土拍一兩個讓他們成名的片子後,馬上去好萊塢了,一大堆這種導演?
崔永元:是因為好萊塢歡迎他們去,如果你很有名,你到好萊塢,就意味著你當地沒有這個人了,就這麼簡單。但是你看看任何一個大導演到好萊塢拍的片子,都跟他原來在本土拍的不一樣,這裡面加進了好萊塢的文化因素,或者說加進了好萊塢的工業化影響。
胡嗎個:如果我們來揣測一下這個導演的心理,他會有失落感嗎?
崔永元:看他是什麼導演,我覺得導演在這個時候表現得是千姿百態,有的人覺得被好萊塢文化接納是自己成功的標誌,從此躍入國際影壇;有的人我覺得他身在曹營心在漢,他希望用他的本土文化去熔化好萊塢文化,所以跨了進去;還有一類人我覺得就是好萊塢的打工者,從國內的一流變成那兒的三流也心甘情願,因為美元和人民幣的比值是1比,那兒掙一塊跟這兒掙一塊是不一樣的,對吧?也有的人拚死抗爭,寧肯不拍電影,也不去好萊塢,那你的結局就是拍不了電影,我給你說個最簡單的:院線控制,我佔有你院線的股份,院線控股後你就沒招了,因為你不拍我的電影,你拍你的電影,但是院線是我的,你上不了,你再好的電影我不給你安排,我不給你做排片計劃,你沒法跟觀眾見面,你就收不回投資,收不回投資你就沒有下一步,三下你就折了。
胡嗎個:這個好萊塢,他們對付前南斯拉夫,波蘭,或者說法國全是這樣?
崔永元:連阿爾巴尼亞都是。
胡嗎個:他們為什麼要這樣?
崔永元:掙錢。
胡嗎個:能掙多少錢?
崔永元:他們的文化體育產業所創造的GDP甚至會超過航空、航天,你說掙多少錢?一部《泰坦尼克》全球收入四十億美元,而我們的GDP文化體育產業只佔了6%,所以我們要伐樹、造紙,汙染環境。順便說一句,我們的鄰國,韓國、日本文化體育產業的收入都可以佔GDP的30%以上,這就是差距。
胡嗎個:那你覺得未來的話,這是個好事還是壞事?
崔永元:當然是壞事,因為在好萊塢也有很多人反對,比如說像斯特里普,他說好萊塢是一頭怪獸,再比如,聖丹斯電影節就重在鼓勵中小成本和不同樣式的影片。對好萊塢文化批評最激烈的學者恰恰都在美國。我覺得他們的批評都有兩層傾向,一層是覺得好萊塢對市場過度的掠奪,更重要的是批評好萊塢對文化生態的破壞,他們不希望將來全世界沒有伊朗電影了,《小鞋子》、《白氣球》都消失了,沒有法國電影了,看不到《和鳥兒一起飛翔》、《帝企鵝日記》,沒有中國電影了,沒有《小城之春》、《馬路天使